谢晨瑶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311200
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剖宫产患者术后腰骶痛情况比较不同麻醉模式的作用,希望能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术后腰骶痛的问题。方法:随机选择在某院首次剖宫产分娩的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有4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模式,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都采用术后硬膜外镇痛方式;在产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调查,主要是调查患者的腰骶痛发生率、身体状况、术后镇痛情况等,还与同一时间段内顺产的40例C组患者进行比较。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内,三组患者的腰骶疼痛状况各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然,所有患者的腰骶疼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产妇的孕周、体重、催产素使用、产后休息时间等都不影响其产后腰骶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术前有腰腿痛的患者就会影响其术后腰骶痛发生率。结论:椎管内麻醉模式不影响剖宫产术后腰骶痛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模式能够减少产妇术后的腰骶痛时间及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或术前就有腰腿痛疾病的产妇,其腰骶痛发生率最高。
关键词:剖宫产;麻醉;比较;腰骶痛;发生率
现如今,我国的剖宫产手术使用率越老越高,这样也会变相增加产妇分娩后半年腰骶痛的发生率。当前我国的剖宫产椎管内麻醉方法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调查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顺产产妇也有可能出现产后的腰骶痛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变化、待产过程中的胎位不正对产妇盆腔的压力较大、产妇产后的睡眠时间不足、活动时间较少等。该文主要针对不同麻醉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对阐述术后腰骶痛的影响,了解产后腰骶痛的发生率、时间、性质,孕周、体质量、围生期缩宫素应用、术后镇痛、休息时间、术前腰骶痛、妊娠期糖尿病对术后腰骶痛的影响,为临床预防与治疗产后腰骶痛提供数据参考。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择在某院首次剖宫产分娩的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有4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模式,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都采用术后硬膜外镇痛方式.纳入标准:ASAⅠ~Ⅱ,年龄20~35岁,单胎足月妊娠,第一胎剖宫产,体质指数(BMI)<35kg/m2。排除标准:妊娠前有椎间盘突出、脊柱外伤、脊柱畸形、焦虑症、使用镇静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剔除标准:穿刺失败改全身麻醉,镇痛效果不好需要辅助局麻者,正中路径穿刺失败改侧入穿刺成功者,首位麻醉医生穿刺失败换他人穿刺成功者,穿刺两个以上间隙或穿刺时间超过30min者,电话随访未满一年或者随访不配合者。C组40例为ASAⅠ~Ⅱ,年龄20~35岁,单胎足月妊娠,顺产者。
1.2操作方法
两组产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创建良好的静脉通道,并按照相关要求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测量产妇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产妇左侧卧位,穿刺点选择L2-3,采用直入法进行穿刺,确定硬膜外针送达硬膜外腔时,A组硬膜硬外腔置入抗折叠导管,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进入血管和蛛网膜下腔可能后,分次给予0.75%罗派卡因;B组通过硬膜外针送入脊麻针,回抽脑脊液通畅,根据患者身高注入0.5%罗派卡因10~15mg,拔出穿刺针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需要时硬膜外给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以下,胎儿娩出后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待麻醉平面消退T6以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送回病房。A组和B组患者术后均应用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药物0.75%罗哌卡因20ml+舒芬50μg+0.9%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4ml,背景剂量2ml/h,单次剂量0.5ml。
1.3随访调查情况
在产妇术后的不同时间段内对产妇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产妇腰骶痛的发生率、时间、性质,孕周、体质量、术前腰骶痛、围生期缩宫素应用、术后镇痛、休息时间、妊娠期糖尿病对术后腰骶痛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9.4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腰骶痛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对比3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和腰骶痛发生率
3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异,其腰骶痛大都是以酸痛为主,产妇术后3d腰骶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术后腰骶部疼痛发生率各不相同,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时,A组产妇的腰骶痛发生率分别为50%、27%、10%,B组产妇的腰骶痛发生率分别为47%、3.3%、0%,C组产妇的腰骶痛发生率分别为43.3%、43.3%、23.3%。
2.2关于产妇产后腰骶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产妇产后腰骶痛的影响因素不难看出,产妇有无腰骶痛病史、是否使用了催产素、自身体重、产后休息的时间、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是产后腰骶痛的影响因素(P<0.05)。影响产后腰骶痛的多因素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手术组别、有无腰骶痛史和妊娠期糖尿病是产后腰腿痛的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产妇产后的并发症中,产后腰骶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通过调查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不难看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如下:产妇产后骨盆韧带松弛、脊柱变形、腰部肌肉较松弛、产后哺乳或者护理不当、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而剖宫产的产妇,除产妇自身原因外,还与手术中和术后采用的麻醉技术有关,腰部椎管内麻醉穿刺针造成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等组织的损伤,以及在使用硬膜外导管时可能会损伤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神经根无菌性炎等都可能导致产妇的腰骶部疼痛。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不增加剖宫产术后腰骶痛率,腰硬联合麻醉可缩短腰骶痛时间和降低腰骶痛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或术前腰骶痛者术后腰骶痛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曹秦英,王岩,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1):119-122.
[2]李金财,陈小清.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7,21(33):472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