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灿
[导读]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患者口服用药不合理处方情况
        李灿
        邯郸市第一医院    河北 邯郸    056002
        摘要:目的调查医院门诊患者口服用药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的具体类型,及时反馈医生进行药学干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根据医院门诊药房2019年不合理处方登记表,对各类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共收集到不合理口服用药878例,药师及时进行药学干预。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345例,重复用药241例,多开漏开210例,药物相互作用不符49例,药物开具疗程过长33例。结论:患者用药期间,医生有开具不合理处方,药师有必要进行处方审核并进行干预,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药师;药学干预;实践;体会
引言
        药学服务是指以达到特定治疗目标为目的,为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而提供的药物相关服务。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药学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药学服务逐渐由“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化。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主体是医疗机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采取停药或积极的抢救措施都可以使症状消失或痊愈,但是药品不良反应具有不可预测性,仍有药品不良反应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健康,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所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用药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为优化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工作流程,节约药师出诊时间,提高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药学门诊引入美国药物治疗管理分级管理的理念,开展药物治疗管理分级服务,为此,针对药学门诊药物治疗管理分级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学门诊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分级管理实施取得效果,以期为探索符合国情的药物治疗管理分级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期间所有门诊患者,医生开具的不合理口服用药处方。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将所有门诊患者口服药品的不合理处方,应用Excel表进行分析,根据处方不合理情况,包括:用法用量、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多开漏开、用药疗程过长等进行细化分类汇总,然后建立相应的统计图表。
        1.3观察指标
        不合理口服用药处方不同月份所占比,不合理口服用药处方类型所占比,不合理处方类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9年,门诊药房共收集到不合理口服用药处方878例,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345例(占39.29%),重复用药241例(占27.45%),多开漏开药片210例(占23.92%),药物相互作用不符49例(占5.58%),药物开具疗程过长33例(占3.76%),详见表1、表2和图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对于药学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的疾病种类多,用药复杂,药师虽然在慢性疾病合并多种药物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合适的药学服务模式,国际上常见的药学服务模式有药物治疗管理药物治疗管理、医师-药师合作管理PPCM、综合药物治疗管理CMM、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其中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在美国药学服务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在降低ADR发生率、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药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在中国开展的成本-效益需要进一步评估。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药物治疗管理分层级药学服务没有达到所有问题均解决,让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可能存在多种原因:(1)患者的因素,主要为未完成的药师制定的行动计划,体现在不坚持按时测量血压或血糖;不能严格控制饮食;忘记服药等。(2)药师的因素,制订行动计划不够细化,没有充分让患者参与制订计划,主观意断不符合患者的意向行为,最终导致计划执行效果差。这要求我们在今后制订行动计划时要注意计划的可执行性,尽量细化,分步骤、分时间段完成目标。重视患者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决策计划的制订者与执行者。随访的过程中,针对不能完成的行动计划,药师要仔细分析原因,保持同理心,然后和患者再次重新制订行动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提高执行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可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例如信息干预,除口服中成药的活血化瘀类和补益类,可逐步扩大到其他口服品种和外用药,并继续收集更多的数据,加强研究和论证,为找到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证据。治疗药物监测和基因检测虽然能够有效减少特定药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已明确有效实验方法的药品品种并不多,需要加强个体化用药研究,以期发现更多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的特定检测手段,提前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院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得到提升,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有积极意义。虽然目前采取的干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并收集更多数据、加强论证和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树萍.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24):233.
[2]陆进,杨丽娟,李文渊,刘芳,谢诚,甄健存.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通则[J].中国药房,2019,30(23):3169-3174+3179.
[3]江华,龚建英.临床药师干预法在促进我院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