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气囊导尿管固定方式比较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陈晓红
[导读]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气囊导管固定方式的对比
        陈晓红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气囊导管固定方式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的9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并根据术后气囊导管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一组设定为A组,接受大腿内侧牵拉固定法,另一组设定为B组,接受腹股沟区牵拉固定法,最后一组设定为C组,接受下腹正中间牵拉固定法,分析这三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效果。结果 对比三组的疼痛评分,C组术后1天以及2天的评分最低,与A组以及B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三组的焦虑、抑郁评分,C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以及B组,C组最低,对比结果(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三组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C组拔管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与A组以及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实施气囊导尿管下腹正中间牵拉固定法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固定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年男性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患病期间,患者会呈现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以及尿失禁等现象[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式,其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促进术后的恢复[2],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创伤小,深得临床患者的喜爱,但是由于该手术方式术后易产生尿路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容易降低治疗的效果,所以临床上通常会采用气囊导尿管固定的方式进行干预。本文以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气囊导尿管固定方式的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93例,均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并根据固定气囊导尿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以及C组。
        A组:3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03±2.04)岁,平均病程为(3.76±1.01)年。
        B组:3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11±2.10)岁,平均病程为(3.53±1.12)年。
        C组:3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12±1.99)岁,平均病程为(3.42±1.04)年。
        三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留置F20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并注入生理盐水40ml,使用两层3M粘胶呈“三明治”式对导管体外部分进行粘贴,将其固定于体表。
        A组:大腿内侧牵拉固定法:牵拉气囊导尿管至一定位置后,将其固定于大腿外侧。
        B组:腹股沟区牵拉固定法:向前牵拉气囊导尿管至腹股沟区,并使用医用橡皮膏进行固定,以3M胶布外贴[3]。
        C组:下腹正中间牵拉固定法:向前牵拉气囊导尿管,至膀胱颈口,并使用医用橡皮膏进行固定,将其固定于下腹正中间,以3M胶布外贴[4]。
        三组患者均需要在尿液颜色变清后放松牵拉。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取VAS量表对三组患者术后1天以及术后2天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10分,得分越低越好。
        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采取SAS、SD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越好。
        观察记录三组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
2结果
2.1 疼痛评分
        对比三组的疼痛评分,C组术后1天以及2天的评分最低,与A组以及B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一。
       
2.2 焦虑、抑郁评分
        对比三组的焦虑、抑郁评分,C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以及B组,C组最低,对比结果(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二。
       
2.3 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
        对比三组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C组拔管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与A组以及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三。
       
3讨论
        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诱发术后出血、疼痛、尿管刺激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临床上多选取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的方式来止血,但是随着该方式的推行,有研究学者指出,由于长期的压迫,虽然止血效果明显,但是会因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舒适度,而影响患者的配合度以及预期效果[5],因此,临床上需要不断的完善固定的方式。本文如上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三种固定方式,其中以下腹正中间气囊导尿管牵拉最为明显,主要原因为: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牵拉、固定会影响大腿的活动能力,同时易增加血液潴留的情况,加重局部的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的形成,而下腹正中牵拉操作便捷、舒适度较高,不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选取的材料安全性较高,降低了皮肤过敏的几率,缓解患者的压力,降低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实施下腹正中间气囊导尿管牵拉固定方式可以提升止血的效果,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降低患者的压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樊国军,王成跃.改良式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及QOL评分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1):101-102.
[2]王洪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时间拔出留置导尿管的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5):355-356.
[3]李冰丽,黎海新,孔伟琳,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 2019, 5(11):59-61.
[4]徐萍,王玉瑛.前列腺电切术后导尿管不同固定方法和牵引时间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77(11):73-75.
[5]苏红侠,陈超豪,黄盈,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气囊导尿管固定方式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 2019, 024(003):227-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