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宇
[导读] 提升计划免疫对于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宇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提升计划免疫对于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防控效果,降低各类儿童性传染病的发生,提升儿童健康水平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对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划免疫;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
引言
        计划免疫是对某些特定传染病发生规律和人群免疫规律进行分析后,参照国家标准计划免疫程序实施的有计划和组织的人群免疫接种措施,以此来提高人群免疫能力和降低感染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有些地区,尤其是乡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对计划免疫认识不足,进而增加了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实施有计划和程序的预防接种,可使儿童体内达到一个较高的免疫水平,在疾病暴发前起到快速阻断的作用,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1计划免疫
        主要是针对儿童有计划地用疫苗及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达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同传统的预防接种相比,计划免疫具有接种对象明确、人数清楚、科学性高、计划性强、节省疫苗以及管理严格的优点。但是,目前计划免疫的执行状况并不理想,很多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不了解,认为是医疗机构的盈利手段,或者意识不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不按时带孩子去接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儿童传染病的预防。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自本中心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0-6岁患儿中随机抽取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2.6±1.7)岁;未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2.4±1.6)岁;患儿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参与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安全知晓,且自愿配合;200例患儿基线资料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方法 
        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儿童传染病监测,县疾控中心设有检验科,并配置检测管理、采样、送样等专业人员,可对传染病病例进行采样送检,病原学监测由市疾控中心完成并将结果反馈至县疾控中心。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域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区域内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检测网络系统,实时收集传染病发病情况,并按月、季、年进行传染病发病率分析及预测。为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实际效果,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传染病防制和免疫规划科,按照《甘肃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方案》的相关要求,使用方案统一要求的调查表,进行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完成情况和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效率的调查,对儿童监护人是否了解并重视儿童预防接种、是否定期带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对疫苗的信任度等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的实际效果。
        2.3观察指标
        调查患儿疫苗接种情况分组计算疫苗接种率后进行组间对比;详细统计患儿甲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麻疹以及其他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各类传染病感染的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2.4统计学方法 
        各类儿童传染病发病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5结果
        麻疹、风疹、腮腺炎、甲肝等传染病发病率比较,乙组低于甲组(P<0.05)。具体见表1。
        
        2.6讨论
        传染病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指的是易感人群中各类传染病的传播,尤其是免疫功能降低的小儿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加强对小儿传染病的控制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相关免疫工作的不断完善,对于传染病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相关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在实际计划免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层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可以通过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教育,普及计划免疫相关健康知识,完善疫苗接种通知工作,尽可能通知到儿童家长,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疫苗接种。提升预防接种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其掌握正确的免疫接种技术,提升儿童免疫接种率,以降低儿童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工作人员开展健康讲座,普及儿童传染病知识,提高监护人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对计划免疫的错误认知;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免疫计划,以及对已经发生传染病患儿进行密切监测,对其数据分析,可有效避免大规模的疫情爆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传染病发病率为1.33%,参照组为6.00%,实验组传染病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监护人对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2.00%,参照组为77.33%,实验组监护人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参照组,对于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免疫规划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国务院颁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咱管理条例》中。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是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免疫覆盖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应用新疫苗的一种免疫预防的新策略,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发展起来的,有利于我国预防接种工作与国际接轨,可以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控制及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3采取有效的对策
        ①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工作进行加强,做到进村入户宣传,并配合学校和社区的宣传工作,加深家长对计划预防认知程度,提高预防接种意识。②构建预防接种通知单,疾病控制中心发放到各个乡、镇卫生院中,并将安排好的时间、地点告知家属和监护人。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的关注,并将预防保健经费正确投入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率,还可以激发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④详细向家属介绍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消除其顾虑,提高接种疫苗的配合度,并实施责任制,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质量。⑤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好消毒工作,做到一针、一人、一管、一用等原则,积极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⑥科学管理免疫工作,做到详细记录和填写完整每位儿童的接种证,并将其正确录入到电脑中,使其可以形成一个系统。⑦加强范围内计划免疫工作的监控力度,尤其是易感染人群和外来人员子女的计划免疫工作,政府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合理降低计划疫苗的接种费用,部分疫苗可以做到免费接种。
结束语
        由此可知,免疫规划可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针对当前免疫规划存在的问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制定适合本辖区的免疫规划执行与管理方案,实现免疫规划疫苗普及率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邓丽.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1-22.
[2]张馨木.计划免疫对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效果与具体方法[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8,7(03):2-3.
[3]陈晶.免疫规划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6):6-7.
[4]武萌,樊晖.计划免疫在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3):375-376+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