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燕
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福建省安溪县 3624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各种资源的使用。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和各种生活资源的关系更是非常密切。伴随着我国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标准要求的深入实施,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联系生活,善于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文章就主要分析了怎样利用生活资源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资源;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
前言
数学是生活中的知识,数学的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生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数学是一项很费脑筋的学科,但其实数学也是一门浪漫的学科,是一门生动可爱的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变成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值得当前的相关教育人士思考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在我国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使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让小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趣味,从而爱上数学,热爱生活。
一、生活和数学的关系
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紧密相联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知先生就曾经说过: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是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每天和各种数学知识、数字打交道,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企业的账目计算,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参与。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而一直以来,数学都是解决很多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很多难题经过数学的分解、分析,会变得相对容易。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较为枯燥的,但如果让数学的学习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也能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数学。
二、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情境设置是现实生活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这样小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买一些糖果或者小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进行买家和卖家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想到自己买东西时的场景,会很乐意参与其中,教师在这时可以融入乘法的一些初步知识,让小学生对乘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引导小学生进入接下来的更深层次的乘法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和物相联系,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让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说出来,大家一块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分析总结出来的知识,学生会记得更加牢固,这自然是有利于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三)利用现有的生活资源,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这门课程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它就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活资源,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开始,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平行线。在经过简单的指导之后,学生很快就可以在教室中、课本上、操场上的双杠、课桌的对边等发现平行线。并且学生还会由此联想到更多地方的平行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到了数学其实就在身边。
(四)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的讲解,要让学生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也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以达到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把所想所学熟练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空地上设计一个养鸡场,条件是用最少的材料设计出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学生通过假设、分析、对比之后,会发现养鸡场设计成圆形,使用的材料最少,但面积却最大。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一切数学知识和研究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未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开展的状况下,需要更加注重利用各种生活资源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教学,让小学生在有趣熟悉的场景中,就可以认识数学、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锻炼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柏立梅. 灵活运用生活资源重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山西青年,2020,(02):173.
[2]唐之颖.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J]. 现代教学,2018,(21):37-38.
[3]葛海燕.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研究[J]. 新课程(上),2015,(0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