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沿江中学 210032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结合个人已有的认知分析不同的思想内容。这一能力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育人价值。不同思想内容的有效呈现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材料之中所包含的重要理论。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进行主动的分析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高水准和高标准。其中哲理审视最为重要,这一点有益于教师重新调整阅读指导方向和运用策略。教师需要了解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阅读教学改革之间的相关性,明确这一重要课题。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阅读对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了解这一基本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点也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目前来看,学生阅读能力普遍偏差,这一点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意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无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这一能力包含的层次较多。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分析以及整体形式研究是基础,学生需要在此前提上抓住核心内容。了解文本之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学生对材料整体内容的表达分析最为重要。教师可以将道德素质、哲学道理、生活情趣、社会意义融入其中,关注不同文本的整体表现要求。其中语言方面和文体方面的研究比较复杂,教师需要以点线面之间的有机结合为着手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先让学生进行单篇阅读,然后开展系列单元阅读。再以系列丛书阅读和经典著作阅读为主,通过这种层次化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确保学生阅读领悟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学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思维断层,无法对整体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整体思考能力不足。
(二)学生还未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的理解以及分析有助于学生实现高效阅读以及思维迁移。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要求,鼓励学生主动的理解读物中的重要思想。很难有教师能够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不同文本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这一点使得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出现了割裂的问题,学生统一分析以及思考的能力不足。另外,很少有学生能够抓住阅读文本中的核心思想。
(三)难以体现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目的性的阅读和针对性的阅读有助于学生顺利的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对于初中语文阶段的阅读活动来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标。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育理念要求。忽略了对阅读过程和阅读着眼点的分析,难以真正的站在不同的层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学生全文审视能力的培养直接被无视。很少有教师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层次性要求进行解读,学生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三、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文本的整体内容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别。读物思想的整体内容以及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是重点,后者则主要以思想分析以及核心概念的解读为依据。了解其中的道德品质,哲学概念和生活情趣。前者则侧重于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问题的分析。教师需要了解这两大层次之间的相关性,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文章阅读的重要要求。确保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比如在讲解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时,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是基础同时也是核心,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决个人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类困惑。教师则需要以中心思想段落的阅读为依据,更好的体现整体性的阅读概念及要求。宏观把握整个材料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综合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整体阅读意识,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逐步提升个人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分析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就需要着眼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二个层次,分析学生解疑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要求。让学生对读物中的思想内容进行简单的理解,大部分读物思想内容显而易见。学生可以结合浅层次的材料内容来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师可以将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了解阅读的本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和主动归纳总结时提出个人不同的意见。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三单元第一课《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阅读文本的简单分析和归纳统筹,选取经典段落来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和品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较高,另外能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以及分析技巧。如果站在阅读方式的使用角度来进行剖析,那么文字分析和哲理审视则是重点。前者的层次相对较低,是阅读教学中的基础。教师只需要尽量避免停留于简单的文字分析上,鼓励学生站在哲学审视的角度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逐步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及水平。
(三)认准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为了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全新的局面,教师需要针对性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意义,明确前期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向。转变已有的教育手段,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要求。其中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哲学审理能力最为重要。这一点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求新、求异、创造能力为基础,注重纵向对比、横向分析以及读写结合。关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学生的阅读素养。了解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结合阅读情境和学生的感官来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实现与课文之间的有效对话,促进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以及共鸣。真正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无缝对接和交流。
四、结语
总得来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关注课堂教学的活力,注重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创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熟能生巧和活学活用。很多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释放自己的天性。
参考文献
[1]黄燕.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1):40.
[2]陈劼, 严瑞.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006(00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