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芹
山东威海市鲸园小学 264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教育意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方法也比较单一死板,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接下来笔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激活文本,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
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理解的能力普遍不高,这也是学生、老师、家长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造成学生语文阅读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对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新课改下,呼吁语文应当培养学生综合的文化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实现跨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化学习的自觉性,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的贯穿。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文本背景文化知识的挖掘,并进行激活。相关的文本背景文化知识指的是,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需要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或是一些相关的经历,以及对于作者背景和生平经历的简短介绍。通过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的解读,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文化内涵。这主要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因素的各不相同,导致一些历史性的文章会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很大的理解偏差,如果不去对当时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一个解读的话,读者很难去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真实意图。
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其实就是在与作者进行一个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对文本的文化背景进行一个相关的解读,就让学生去理解文本,学生很可能会在阅读理解中扭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或是产生种种困惑,影响阅读的质量。所以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将文本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贯穿其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地道性,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表达、语言思维、语言特色等等有一个更加深入地理解。而且,让学生多去了解一些文本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捕捉能力、作用能力。
二、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互动教学的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之间能够通过沟通、交流产生相互的影响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开放式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即使地抓住教材中的问题,并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或者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互动模式当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理解文章。
例如,《坐井观天》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如果有一天青蛙从井底跳出来了,它会干什么?会说什么呢?你们认为小青蛙跳出来之后还会选择再回到井底吗?这些问题不是课本当中的问题,而是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所设计的延伸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观点和看法的交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够深入到文章当中,了解到文章的内涵,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在阅读心得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书籍读完、教材读完,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完成阅读后,总结在阅读中的收获,习得专业的阅读能力。进行阅读心得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还能工作将语文要素进一步深化。
教师在阅读课程结束后,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个小型的阅读分享会,学生在分享会中可以尽情地发声。可以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遇到的困惑以及解决困惑的办法,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逐渐培养学生在阅读后的总结意识。阅读分享会可以以轻松交流的形式开展,不必过于拘谨,对那些平时发言就比较紧张、过分拘谨的同学,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阅读分享会当中有所收获。学生在分享阅读心得的过程中,脑海中会对阅读内容进行简单地回顾,有利于学生对于内容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内外联合,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阅读哪些刊物,阅读哪些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尚为养成。只有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三观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名著故事和经典故事能给人们带来心灵方面的震撼,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教师对适龄儿童应当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品位,让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长进。对于中高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字积累拼音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们阅读拼音版的世界名著,让学生们在巩固拼音学习的同时,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延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124-125.
[2]陈碧云. 小学生在语文课内外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