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琴
四川省中江县永丰中心学校谭受分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中学化学尤其是初中化学担负着化学知识的启蒙教育,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中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新知识,提出质疑进行探究,拓展自己的知识函,深化知识层次,才能成为科研后备人才。本文是根据教师的切身体会浅谈了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技能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质疑激发设疑解疑
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怀着极浓厚的兴趣,接触化学,但是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遇到困难,元素知识的记忆规律性内容较少,不好记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剌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一、教学设疑时机的选择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其一,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感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事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盐的化学性质时,设疑:酸有通性,碱有通性,盐是否有通性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形成正、反辩论两方,建立竞争机制,让他们阅读教材准备所用到的知识,将其迁移过来进行辩论。在辩论中,通过向对方质疑,通过对疑点进行充分阐述,达到解决问题目的。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其二,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被学生掌握并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对原子、分子、元素三大概念的教学,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通过直观提示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其三,应在关键处设疑。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益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并从生活、生产角度去设疑,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生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酸的通性时,利用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对于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规律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在运用酸的通性去认识陌生的酸的性质时首先要质疑。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解决。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比较分析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变化法、实验法,等等。
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或是赠言给某个学生,或动员全班学生给于掌声鼓励。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的阶段。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质疑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