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王少林
[导读]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初中才会接触物理,物理对于初中生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少林
        都江堰市七一聚源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1830
        摘要: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初中才会接触物理,物理对于初中生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在教学初抓住学生的心理制定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中,才能使得学生提升思维逻辑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中心,促进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案例分析
        引言: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沉浸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除此之外,教师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学习,进而有效攻克物理的复杂性,学生也能够体会物理知识的趣味性。[1]
        一、巧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物理属于理科,学生在固有思维中会认为物理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和习题,所以会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相关的物理故事,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认识浮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古代战争为学生介绍浮力。国外有片海叫做死海,古代那里经常会发生战争,胜利的一方会将输掉一方的俘虏扔进海里淹死。有一次,将军经过那片海,海里的俘虏都浮在海面,却没有沉入海底,于是将军认为这是上帝在警告他,最后将军将俘虏都放了。这时,学生听的正入迷,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俘虏安然无恙的浮在海面?”学生会带着强烈的困惑专注在课堂中,最终由教师带领学生解出谜团,学生会将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更加扎实。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故事情境增加了趣味性,学生会处于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在故事情节中亲身代入,打开思维,自然而然的会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教师导入新课的目的,丰富了教学形式。除此之外,教师为学生选择课堂故事时需要具备针对性,避免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
        二、活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探究欲望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课堂。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一切物理现象与结论都是由科学家不断总结得来,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结论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成员在实验中探究海波、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规律,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需要巡查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后探究得知固体发生熔化时都需要吸热。在小组完成实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直观形象的体现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可以利用图像描述实验数据,于是小组一起进行数据处理,增强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案例分析: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情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会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结果之后会增强学习物理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2]
        三、善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逻辑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学生喜欢凭借自已意识想当然的对事物下定论,往往造成结果判断失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定陷阱,让学生在失败之后重新认识问题,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斗志。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和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境问题,使得学生出现认知冲突,从而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例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大气压强》的过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将一个小试管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试管中,提问学生:“如果我将两个相互套在一起试管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不会掉出来?”学生会直接下定论说会,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小试管并没有掉下来,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引出本节所学的课题“大气压强”。
        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悬念,教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困惑,因此调动思维探究问题,为学生后续课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悬念的导入让物理课堂更加精彩,也让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更加兴奋,学生会将物理学习当做乐趣,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问题情境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会加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同时,问题情境课堂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创设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3]
        参考文献
        [1]王鹏.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 考试周刊,2020,(64):139-140.
        [2]冯静.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98-99.
        [3]李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