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维修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陶铸
[导读] 近年来,随着高技术铁路设备的普及和应用,铁路线路的检查、维修和维修已朝着智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陶铸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天津 300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技术铁路设备的普及和应用,铁路线路的检查、维修和维修已朝着智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线路维修存在成本浪费、被动的维修、设备维修标准落后、依靠人员保护进行安全防护等问题。实现铁路线路智能养护,大型轨道养护机械设备的智能养护和智能安全的防护与之相匹配,从而实现提高铁路工务段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铁路线路;维修;解决方法
        引言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仍将有4000公里以上的新线投产。大量的铁路建成后进入运营维护阶段,但是,随着铁路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增加的交通密度,日益突出了铁路运输的能力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很难利用列车运行与天窗之间的时间进行铁路的线路维修或大修,而大修与交通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样直接影响了铁路维修周期,影响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1 铁路线路的维修现状
        目前,主要有三种铁路公司的线路维修的类型。日常维修(铁路公司需要按照传统的模式制定维修计划,并组织自身人力部署小型道路养护机械进行日常养护和临时维修)、综合维修(捣固、清理线路等作业由铁路公司上报年度计划,神维分公司负责组织大型道路养护机械的维修)和轨道更换、轨枕更换大修(按更新要求以工程形式进行招标,中标人组织劳动力实施作业)。各铁路公司的线路检测包括动态检测以及静态检测。动态检测主要是利用大型检测设备自动采集轨道信息,有三种动态检测方法:①实时采集和处理对轨道几何状态数据以及显示和记录可以用轨道检测车。②利用车辆轨迹动态检测系统,通过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对轨迹的平滑状态进行量化,并记录轨迹的几何状态的偏差。③钢轨检测车对钢轨的表面损伤、侧位、紧固件状态、轨枕和床身进行动态的采集。静态检测主要是人工采用数字化检测仪器、道尺、支距尺、水准仪、准直仪等检测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等参数。
        2 概述
        恢复并提高原有设备的性能和运输能力是需要进行铁路线路的大修,根据设备的维修周期和状态,进行有计划的改造或定期大修,对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修理和更换主要配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行为。铁路线路大修通常包括钢轨大修(含更换新轨及再用轨)、道床大修(含线路及道岔的清筛及换砟)、道岔大修(含成组更换道岔及岔枕)、轨枕大修(含结合清筛换枕、单独成段换枕)等内容。大修有别于日常维修,主要体现在大修工程通常都是利用180分钟以上的天窗点进行的安全风险大、工效低、人力强度高的整修工程,具有占用资金多、机械设备多、在繁忙线路封锁施工多、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铁路更新改造工程是指按铁路固定资产价值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统一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办法计提折旧资金用于运输设备更新改造的项目。铁路基本建设工程是指以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铁路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铁路等,一般铁路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线路长、工期长等特点。从概念及特点上可知,铁路大修工程有别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铁路技术改造工程、铁路日常维修,铁路大修工程的概(预)算管理工作与技改、基建工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因此,铁路大修工程的概预算管理成系统化、标准化迫在眉睫,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修工程的项目划分、工作内容、人材机消耗量、取费标准等内容。

大修概(预)算定额应遵循科学的方法,通过编制工作大纲(含子目划分及项目设置)、专家评审定额编制方案、现场写实记录、数据测定、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建模、测算和分析研究,科学测定符合现场实际消耗量的定额。
        3 铁路线路维修养护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铁路线路的承载能力、细化养护方法,完善线路养护系统,在三个方面采用自动监控系统,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3.1 提高铁路线路的承载能力
        铁路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其承载能力是铁路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的负荷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与过去相比,如今的铁路线负荷很重。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提高铁路运力的研究,通过政府支持加大资金以及人员投入,提高铁路运力,尽快恢复轨道交通运营。此外,对于新建的铁路线路,需要确保施工中使用的轧钢材料达到标准要求,这对于铁路的持续稳定运行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线路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最大承载力方案。施工原材料采购时,应严格选派采购人员,防止因个人利益出现违规行为,确保轧钢质量达标。传统的维修方法可以根据时代变化的标准进行优化和更新,如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为了实现动-静组合,需要对铁路线路进行实时监测。线路损坏,可根据运行情况及时制定维修计划。传统的固定时间定期维护方式存在很多不足。线路发生损坏时,如果距离固定维修时间较远,不能及时进行维修,会加深损坏程度,增加维修工作量,降低整体维修效益。当在一个固定的维修时间内,会检测所有的零件的线路,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成本。如果将动态养护方法相结合,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3.2 维修养护方式细化并完善线路维修的体系
        在完善维修培训模式和完善维修体系方面,以下两方面的前期工作需要做好:(1)加强捣固接头的轨枕。在捣固连接轨枕时,应将连接的轨枕高度提高到4mm左右,道床的丰满度以及牢固性应达到标准,然后换填石砟。确保所有轨枕使用的参数一致,符合标准要求,使用的耐磨垫也需要保证相同参数,轨枕应力一致。(2)进行路基的排水,防止因长期积聚过多的水而路基变形。接缝的道床太脏,应清除石砟,防止硬化弹性损失。接缝初始情况应保持相对平整,交错部分应处理。(3)根据铁路线路设备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性气温变化钢轨内部作用力变化造成的伸缩,合理制定符合实际的维修养护标准,避免千篇一律的标准不符合实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养护制度的相对完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铁路线路损坏的发生,当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施工建设才能有规律可循。因此,有必要结合线路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更完善的维修养护制度。此外,铁路的维修养护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铁路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以提高施工的效率。例如,铁路铁路线路工作人员需要配备铁路线路的监控的设备,实时监控铁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前发现铁路损坏问题,防止进一步损坏。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并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维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4 结语
        铁路的智能维修、大型轨道养护机械的智能检修,安全自动保护报警系统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以及一个过程。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铁路维修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补充以及实践,为促进铁路线路的智能化维修提供一些思路,为提高铁路工务段技术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王斌.基于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
        [2]吴嘉宁.浅论物联网时代重载铁路智慧发展与智慧维修管理信息化建设[J].神华科技,2019(6):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