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节日文化,涵育家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黎自领
[导读] 进一步开发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构筑了适合小学生自己的节日文化教育体系,正确组织、引导大家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传统节日、国定节日和国际节日活动来提升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黎自领    东莞市高埗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进一步开发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构筑了适合小学生自己的节日文化教育体系,正确组织、引导大家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传统节日、国定节日和国际节日活动来提升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节日文化;涵育;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3-0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弘扬好我们的节日文化,才能更好地涵育家国情怀。充分运用节日文化,大力弘扬节日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节日大餐,让节日文化这一最大公约数来涵育家国情怀,让这种节日文化很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构筑节日文化家国情怀教育体系
        我们通过对一些节日按“传统节日”、“国际节日”、“国定节日”进行分类,定好要研究及开展活动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际节日(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感恩节),国定节日(学雷锋日、植树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建队节)等节日,并定好每个节日活动开展的教育重点。通过利用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和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文化资源,在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道德水平,涵育其家国情怀必将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发挥节日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与途径
        (一)让节日文化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我们把传统节日引入课堂,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节日文化内涵,适时、适度地融入节日文化教育,形造节日、纪念日的气氛,帮助同学们认识我们中国的节日、纪念日,发扬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1.积极营造课堂的节日文化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的课文、资源,把节日文化分解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和影响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常识课中有清明节这一教材,教师就进行充实、改编配合节日文化课题组引导同学们深入地进行探究,如组织同学们给革命烈士扫墓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亲密地与节日接触。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它有哪些别称、风俗习惯。如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然后在班上交流。此外,还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同学们渗透诸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同学们明白这些节日文化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内化并凝结成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进而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可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节日文化内涵,设计“节日文化”系列活动等,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定节日、认同国际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让节日文化与主题实践活动相融合
        我们结合节日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少先队组织特有的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特点,探索新的节日活动运作模式,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1.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心,可从节日文化教育着手,让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节日做起。


其中,具有广泛及共融性的国定节日,是对同学们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精神食粮。在植树节来临之际,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同学们与校园内植物进行亲密地接触。首先通过节目表演“植物的哭泣”,画一画“哭泣的花朵”,制作海报,制作标语……在这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始终充当环保小主人的角色,处处展现着小主人应尽的职责。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深深地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像这样的节日还有许多,像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和平日,这样的国定节日,只要我们把握好时机,组织好体验活动,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美丽的环境会有更多的关心和在意。
        2.开展节日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统文化节日中的节庆内容丰富,并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春节、中秋节寄予的思归、团圆、祖国统一等情感;清明节的祭祖怀远、感恩寻根;端午节绵长的爱国之思;重阳节的敬老感恩等,我们都应该弘扬。一是介绍传统节日来源,弘扬节日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我们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的校园氛围。以“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通过学校出版民俗文化墙报,在校园长廊中以“民族魂”为主题,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二是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节日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在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之时,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长辈的关爱,在活动中体会亲情的可贵,在活动中享受节日之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三是开展节日活动,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我们利用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种评比竞赛体验活动,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收集、整理能力,真正让他们做到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等多种感官,又可以培养互助合作精神等。
        (三)让节日文化与家庭活动相配合
        由于许多节日,小学生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节前学校先与同学们沟通,给他们布置任务,指导其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母亲节开展“我向妈妈表孝心”真情献母亲活动,以实际行动向母亲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恩之情。还有,在感恩节期间开展“探访一个困难小伙伴”的活动;在国庆节期间开展“我为祖国自豪”摄影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团圆•和谐”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感受亲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
        (四)让节日文化与环境创设相结合
        学校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节日文化的浓厚校园氛围。结合节日文化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在学校文化长廊,固定的宣传栏、橱窗和走廊的醒目位置等场所精心布置与节日文化中的名人画像、格言等。以“透视民族文化”为主题,构筑节日文化墙,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开辟传统文化节日专栏,采用出黑板报、主题班队会、传统手艺大比拼、征文比赛、搞主题节日活动欢度节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节日文化的深入理解。在班级黑板报中结合传统节日的时令,进行专题布置;让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节日设计、组织国旗下讲话,精心组织节日庆祝活动,营造节日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同学们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能力。
        总之,无论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国定节日,还是外国的节日,都是历经长时间的演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都会以每个节日的最典型的习俗为切入点,积极开发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感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神,更好地了解国际节日、认同国定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培育家国情怀,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玮敏.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上海市恒丰中学.
[2]郑利.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3]许宏、吕建萍.节日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研究.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