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唐春艳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十分关键。朗读的过程相当于将对课文的感受转化成实践的过程。朗读训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找到学习的重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组织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会自主学习课文,充分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从而构建更加完整、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唐春艳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四川  资阳  64235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十分关键。朗读的过程相当于将对课文的感受转化成实践的过程。朗读训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找到学习的重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组织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会自主学习课文,充分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从而构建更加完整、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96-01

        一、引言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实践一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阅读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完成阅读任务,重视阅读训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朗读过程中逐步理解词义,学会运用。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掌握语言技能。
        (二)促进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人们有时在阅读一些作品时,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更高。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当教师反复地讲解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时,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很容易对文本的内容产生误解,教师也找不到有效的矫正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很难理解课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方式,重视阅读内容的讲解,促进学生与课文的互动,融入个人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
        (一)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会文字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逐渐地提高审美素养。例如,在学习《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讲解生字和生词,辅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动画片,为学生呈现文中的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对场景进行还原,表达文章的意境。最后,教师需要再次强调重点语句。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效果。



        (二)组织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很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很难保持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长期采用一种或者两种朗读的形式,应该组织丰富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保持好奇心,能够始终积极地进行朗读。例如,在学习《蜘蛛开店》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角色,进行朗读。在开始朗读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长颈鹿、河马以及蜈蚣的特点,体会蜘蛛因为接不到活计而崩溃的心情。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遇到困难就后退”是不好的。然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人物的特征,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不重视互动的环节。这是因为教师不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很少关注那些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也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模式,比如小组竞赛、单独朗读等等,促使学生体验朗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朗读方法,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基本知识,还应该提升综合能力。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应该进行科学的朗读训练。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分析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更努力地朗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应该围绕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情感方式,教会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的阅读内容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不同程度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时,阅读的节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在朗读描写风景的文章时,学生需要根据景色的情况,变化节奏。在阅读一些萧瑟风景时,学生应该使用低沉的语气,节奏稍慢。在阅读一些壮丽风景时,学生应该提高音量,充分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阅读诗歌时,需要根据诗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阅读五言古诗时,朗读的节奏比较简单。阅读七言古诗或者一些词的时候,学生需要先朗读几遍才能熟练。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手段。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在利用朗读训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水平。高质量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朗读训练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训练,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海峰.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新课程(小学).2019,(10):50.
[2]邹俊红.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课外语文.2020,(04):122-123.
[3]陈彩琳.让书声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训练案例研究[J].汉字文化.2020,(0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