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诗意化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何志强
[导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性和人文色彩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名人巨匠的经典文章,一篇篇传递真情、流淌眷恋、彰显人性、迸发智慧的佳作次序呈现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们面前。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通过诗意的语言和情怀为孩子放飞诗情搭建平台,才能在文本解读中追寻诗魂;才能在活动与探究中体悟诗情;才能在挥毫泼墨中描绘蓝图。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充满灵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激发豪迈。可见,小学语文教

何志强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  563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性和人文色彩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名人巨匠的经典文章,一篇篇传递真情、流淌眷恋、彰显人性、迸发智慧的佳作次序呈现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们面前。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通过诗意的语言和情怀为孩子放飞诗情搭建平台,才能在文本解读中追寻诗魂;才能在活动与探究中体悟诗情;才能在挥毫泼墨中描绘蓝图。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充满灵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激发豪迈。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追求诗意化语文课堂作为追求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02-01

        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诗意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写在书上供人反复吟诵的作品,还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智慧的闪光,以及思想的碰撞、思维的激荡。在近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天性活泼、易于启发互动的特点,笔者尝试探索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教学成绩显著,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提升教学语言,渲染诗意氛围
        根据经验,在课堂上,教师眉开眼笑,学生就会莺歌燕舞;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诗是特别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要能做到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如,在讲评学生作文的课堂上,教师读学生作文: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学生都说写得真是太好了!教师问: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你们想到了哪一句古诗?学生大声背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教师最后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因此,诗意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灵动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面对着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应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问题,兼顾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对教学程序进行大体的预设,对教学问题进行开放的设置,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创设条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留出时间和空间,为师生在课堂上的再创造留有余地和弹性。这样,课堂才能富有诗意。



        二、挥毫泼墨,感恩诗意的文学熏陶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获得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作文素材,教师要引领学生留心生活、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丰富情感、增强体验,感悟人生。如:巍巍的青山、涓涓的溪流、广袤无垠的大地等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这些都是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孩子寻找细节,在一次郊游后,孩子面对那些无家可归的小鸟,奄奄一息的小鱼,光秃秃山顶,发出呼吁:当你将闪着寒光的电锯面对参天大树时,可想过小鸟儿凄厉的哀号?当你把污水排进河流时,可想过小鱼儿无尽的愤怒?当你将一张张大网捕青蛙时,可想过庄稼大声的抗议?字里行间,映射孩子的心声,也看到了他们坚决保护地球的决心和勇气。
        三、潜心钻研教材,挖掘文本诗意
        所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奔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为了达到如此课堂效果,笔者首先潜心钻研教材,挖掘文本诗意,因为文本作为师生之间对话的载体,洋溢着诗意的课文比比皆是,诗歌、散文,还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都闪烁着人性美、诗意美的光辉,感人肺腑。如,在教学《美丽的大公鸡》一课时,笔者以“得意洋洋”为依据,让学生由这个形容词想象大公鸡得意洋洋时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等,理解大公鸡骄傲的性格特征,再加之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使课堂一下就有了灵动和诗意。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笔者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学生说到桂林的山像巨象时,我问: “巨象可能在干什么?”学生浮想联翩: “低头饮水” “静静思考” “观赏漓江” “被桂林山水美景陶醉,舍不得离开”等等。学生的想象力完全被激发起来。这时我进一步启发:假如你乘上木筏,荡舟漓江,你有何感受?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已见,在诗意的课堂中既让学生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在课前潜心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挖掘文字背后的诗意,才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的感受,领略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总之,诗意的课堂如高山流水,自然流放;诗意的课堂如深邃天空,神奇浩淼;诗意的课堂如醇香美酒,陶冶心灵,放松身心。可见,有诗意的教师是亮丽的,有诗意课堂是富有韵味的,有诗意的人生更是耐人寻味的!相信:只要我们潜心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打造出有诗意滋润、有诗情涌动、有诗魂护航的小学语文诗意化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俊霞.浅谈语文诗意课堂[J] .《金色年华(下)》 2018.3.
[2]甘庆华.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J].《科教导刊》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