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基础训练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廖美清
[导读] 面向全体学生,介绍并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注意开发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廖美清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介绍并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注意开发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训练形式、打好基础、独立性的培养、培养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13-01

        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阶段所学到语文知识和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介绍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并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基础训练的内容和课文紧密联系又相对的独立,内容不限于课文的范围,训练要求比课文更高。因此,语文基础训练教学必须注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目的。
        一、掌握基础训练的形式
        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看,基础训练有单项和综合两种形式,单项训练主要出现在低中年级或每组训练的前几个题,目的是复习、巩固和运用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为综合训练准备,大多数习题是把观察阅读、思维、写作综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技能训练。从练习的形式看,主要有三种类型:既观赏比较型、选择判断型和分析概括型。
        二、基础训练重在打好知识基础
        基础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系统的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加速读写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多练,领悟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字、词、句基础训练,其指导方法 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五种:
        1.多练少讲。多练,基础训练才扎实;少讲,学习才有练习时间。比如,对学生的词语的训练是不能靠讲解,而是需要学生经常性的练习。这里介绍几种词语练习形式:a.注释性练习。解释词语,选择义项,根据语意写出相应的词语等。b.鉴别性练习。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换词,填写关联词,造词填空等。c.分析性练习。找段落主句,找句子的中心词,分析对某种修辞方法起关键作用的词。d.创造性练习。将口头语改成书面语,用词造句,用词写短文。e.综合性练习。解释并造句,用关联词将两个句子写成一个句子等。f.积累性练习。收集成词语,收集表现色彩的词,收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等。g.归类性练习。按词性归类,按感情色彩归类,按适用范围归类。做好以上七种形式的练习,就能把词语迅速地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先练后讲。先练,减少依赖性;后讲,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每个基础训练中,对复习,巩固的语文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先自行练习,然后教学生指名解答,并进行综合性的归纳和指导订正,以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效率。



        3.课内天天练。教师可根据本册字、词、句基础训练的要求,渗透每一个课时之中,每节课设计适当的练习,安排在3-5分钟内完成。同时在教每个单元的基础训练后,组编基础训练的系列练习题,逐课进行训练。
        4.注意教给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教师教学词类、句子成分、常见句式等基础训练时,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同类词语及句子的异同点,以便以简驭繁,举一反三。
        5.采取读、听、写、讲、议、练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字、词、句教学,使识记、理解、运用三位一体。
        三、注意独立性的培养
        在基础训练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独立的审题,独立地寻求解题思想和方法。教师要尽量减少帮助,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和自觉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譬如:进行听话、说话练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训练要求,请学生把题目认真读一读,提问:“这次说话的内容是什么?说话的要求是什么?”然后, 按四人小组交流,每人介绍一个节目,别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询问。接着,推选代表上讲台当众介绍,评议谁讲的最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独立自学地获取知识的目的。
        四、加速培养读写能力
        培养读写能力是基础训练的核心。教师重点抓好以下几点:a.把握教材,增强练习的目的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册教学要求,设计本册训练的教学重点。按单元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读写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阅读短文的训练,除了让学生逐步掌握读书方法以外,重点训练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和注意段与段的联系的能力。这个重点要抓牢、抓实。b.紧扣教材,加强知识的联系,培养读写能力离不开字、词、句基础训练,只有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加速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要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以读到写。作文教学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相互促进,以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c.归类、比较、注重知识的规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有许多是有规律性的,教师在教这类知识时要注重知识归类、比较、认识其规律,如词类、句式变化。d.设问、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点在每组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提出阅读要求,然后根据要求默读、思考之后交流阅读情况,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相机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e.指导练习,突出基础训练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基础训练时,除了注重独立性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加速读写能力的培养。
        总之,语文基础训练中的素质教育要本着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意开发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09):37.
[2]管雪飞.关于语文有效教学的讨论[J].考试周刊,2010(1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