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聪 四川省富顺城关中学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高中数学课堂,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点的魅力,让学生能够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文章简述了高中数学课堂精细设计的应用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精细设计的途径,努力增强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精细设计;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9-01
高中数学课堂的精细化设计具有积极的价值。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细化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
一是采用“开门见山”导入法。正所谓“开门见山”导入法又被称之为是直接导入法,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直接教学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为以后更顺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采用“巧妙激趣”导入法。在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精细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有趣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动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营造诸葛亮和三个臭皮匠相处的场景。三是采用“启发规律”导入法。为了启发学生,我们可以从一些数学知识点存在的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准确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更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锥体体积”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圆柱体的容器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再合理地将装满圆柱体内的所有沙子全部倒入到圆锥体的容器中,这样填满的次数可以达到三次。然后,老师再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是存在什么体积关系呢?”然后,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究,最后得出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便是圆锥体的体积。”待学生得出了答案之后,老师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这个体积的三分之一关系是否均适合各类形状的锥体和柱体呢?
二、结合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精细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统筹整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精细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便能够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例如,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如果在A、B两个炮兵的阵地上,当A在B的正东方向且相距有6千米,P则为敌方的炮阵地。当某一个时刻在阵地A上发现了敌炮阵地P的一种信号的时候,而这种信号在传播时的速度为1千米/秒。B在4秒时也发现了这个信号。①可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求出P的轨迹方程;②如果有一个测控站C,而C在B的北偏西30°的地方上且相距有4千米,这样当C与B同时在收到了P的信号时,再由阵地A炮击P地,从而求出炮击的方向角。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知识点从具体到抽象、由图像到符号语言的一个转换,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述的案例中,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采取作图法来将P点、A点和B点的位置画出来,这样便能够得出算式|PB|-|PA|=4,以此得出双曲线的图形。然后,老师再设计问题2:通过将直线BA作为x轴,而线段BA的中点主要是作为坐标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此便能够得出点P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的一支(右支),这样设计的教学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了。在第二个问题中的P点到B,C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当P点在线段的B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便可以按照所设计的问题①构建起坐标系,从而得出点P的轨迹方程。
老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①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数学概念内容的理解,而所设计的问题;②便是综合了多个概念内容的教学过程。通过将问题②与问题①进行整合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际情况合理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抽象数学问题的本质,引导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洞察力,达成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精细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助力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精细设计过程中,通过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精细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交流,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当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静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有一座大桥的建设工地按照由下往上依次少1根的方式堆放钢管,而最上层堆放了4根钢管,每往下一层则多一根钢管,总计有6层钢管,试求这一堆钢管总共有多少根呢?通过创设直观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知识点。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马路边上堆放着电线杆或者是水管”的课堂情境。通过精细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便能够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点的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梯形倒置”和“首尾配对”的方法,这样学生便能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Sn=n(a1+an)/2。
这样,通过以数学问题为动力,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目的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精细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尽量呈现阶梯度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充分突出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激发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阶梯型,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严格遵循高中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来,从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逐步提高高中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总之,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促进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让精细设计创造有效的探究,真正达到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邦凤.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32):35-36.
[2]宋玉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技风,2020,(07):68.
[3]金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案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