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倪雪林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倪雪林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学生对解题有着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拓展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归纳与判断、比较与分析,在逐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启蒙教学和发展小学生数理分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

倪雪林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  350000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学生对解题有着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拓展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归纳与判断、比较与分析,在逐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启蒙教学和发展小学生数理分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92-01

        引言
        小学数学涉及各类数的认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同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单位换算等一系列内容,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数学思维、灵活运用相关技能、促进智力发展变得极其重要。
        1运用问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主动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将角色扮演、合作教学和问题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负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促使学生对天气预报等相关信息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广播中的负数是多少,并对数学函数及性质等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设置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形成,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提问学生让他们接受学习
        学生最怕的莫过于老师的提问,因为老师毕竟是老师,身份不一样给他们的感觉就不一样。很多学生本来会这个问题但是老师一提问,站起来太紧张导致想不起来了。这种学生大有人在。如果让学生提问学生,就像辩论赛那样让他们就有了动力。例如:把学生等分为两组或者几组,老师负责计分,让学生小组一对一提问,像那种比较容易混的知识点,提问出来的人如果对方小组回答出来则对方小组加分,反之自己小组加分。要让他们有团队荣誉感。学生们都是争强好胜的,这样会让他们所有人都努力回答问题在竞争的过程中学习并记住这些知识点。到最后辩论赛结束,老师公布分数,哪个小组赢了可以获得口头奖励或者其他小奖励之类的。结束以后可以再跟他们说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这就与第一点对应上是他们会下课自己去预习下一知识点。



        3有序思考渗透在数学课堂
        有序思考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或做什么事,只要我们用有序的方式去思考和做事,我们解题才不会乱、不重复、不遗漏,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条理,事情会处理得更全面。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的学问”,教参中清楚说明,这一单元重在向学生渗透有序地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作为该单元的起始课,我们应该做得更细、更到位,让学生感悟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整节课我都是围绕有序思考而展开的。当然“有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学生感悟到的。试课中,在反馈衣服图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这样搭配有什么好处,很快引出有序思考,而后一直在强调“有序”和“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学思想。公开课中,我逐步让学生体验到有序性,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搭衣服图片,再让学生把搭的过程简单清楚地记录下来,这时学生脑中又进行了一次整理,学生的搭配逐步走向有序。又如走路路线中的搭配,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搭配逐渐过渡到数学中来,用数学的有序思考来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更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又如衣服搭配与路线搭配的比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4以运算为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很多面积求解公式都是由图形推导而来,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推导过程,让他们在做题时遇到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时,能像教师推导面积公式一样,自己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逐步分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之后,自己在课下做题时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多边形,没有直接求解的公式。此时即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复杂的多边形分割为简单的基本图形,之后再分别用面积公式求解。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问题难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
        5尽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小学生数字语言
        表达能力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对数字逻辑就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数学概念表达上比较准确,但是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严谨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会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拓展推理和判断能力的锻炼,有效的时间内,自己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运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更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小学是祖国的花朵成长的大课堂。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成绩优秀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愿望和初衷。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来探索教学,希望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
        结语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用的比重很大。在数学教育期间渗透数学运算方法,切忌公式定理的生搬硬套。教师要深知,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有益之处远远大于对所有题目进行细微讲解。探寻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数学运算教学新模式,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锋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5):53.
[2]陈邦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