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教育价值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黄琼
[导读] 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提高自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组织运用策略,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对此,教师可阐述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明确探究性学习所坚持的原则,提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黄琼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学
【摘要】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提高自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而且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组织运用策略,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对此,教师可阐述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明确探究性学习所坚持的原则,提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8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自主进行知识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1]。同时,数学教育在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探究性学习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形成数学思维,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加强对问题的深入了解。
        一、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概述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发挥自我主动性,进行自主知识的探索,采用合作的方式对知识学习深度进行拓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解题和思维能力提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要务
        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获取,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被动的教授。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架构联系,使新旧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论公式方法进行运用,完成课堂活动中的一些任务。
        (三)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
        探究性学习具有多元的教育功能:首先,言语过程功能,即学生在进行聆听、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发散思维,在进行题目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我主动性;其次,认知教育功能,就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带动自身的发展;最后,情感教育功能,就是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探讨
        在小学数学中,对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应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数学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师利用问题引导教学开展的原则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提炼,给出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并在这种问题模式下进行思考,从而能够获得多种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和教材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习路径。



        (二)遵循师生平等教学原则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保持平等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地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其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同是,教师要给学生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加学生动脑的过程,给学生更多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探讨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建立探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活动中。
        (二)探究性学习结合游戏策略,提升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游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行唤醒,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数学活动过程中。所以,數学教师在进行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合理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三)促进探究实践性的强化,融合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用探究型的学习方法要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尤其是小学生所具备的直观经验较少,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可把数学教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带给学生,丰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跳出教材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4]。教师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开展有效团队协作
        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性学习应用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其次,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要使学生能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另一方面,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团队意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促进规范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在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对基础性的直观内容进行探究,减少学生在数学理解方面的障碍,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结语
        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协作,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适应学生的个人成长,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探究学习的形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虹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0):105.
[2]彭金丽.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117.
[3]任彩云.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60.
[4]赵雪玲.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