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式教学理念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李品格
[导读] 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让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走進小学传统数学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社会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李品格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民族小学  445300
【摘要】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让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走進小学传统数学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数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社会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08-01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和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本文简述了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功能并探讨了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一、开放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首先需要教师明确的就是教学内容的开放化。传统的教学安排中,教学内容只是单纯地局限在书本的层面上,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目光变得十分狭隘。没有做到教育的“与时俱进”,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降,教学质量低效。开放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就是要丰富教学知识,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数学习题之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思维,真正地做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素质教育”。开放教学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创新,其实还可以“跨学科”进行,也就是说,在数学授课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讲数学,而是让其他学科与数学相互渗透,这才能让教学活动真正地“开放”起来。
        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内容,提供合作学习机会
        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超越创新。对于小学生,教师必须要创设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建立学生合作学习的通道,上学生自主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尽情地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通过吸纳别人的经验,完善自我,不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给每个小组配备了若干杯数量不等的饮料,当“怎样使每个杯子的饮料同样多”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及时地让学生将自我表现的欲望通过合作学习的途径表达出来:“同学们,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们分饮料的方法一定很多。怎样分得又快又科学呢?请大家自由组合小组,用集体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一时间,众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动手分,有的用尺子量杯子的水面高度,有的用笔算,还有的用秤称,并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


于是,在交流时,就出现了“动手倒,以多补少的办法分得均匀”、“先把几杯饮料集中在一块,再按重量平均分”、“以其中的一杯为标准,多了的就倒出一些,少了的就加一些”、“只要把几个杯子中饮料的高度用直尺量出来,再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得到了每个杯子里必须装多少了”、“用实物分,太麻烦,必须寻求一种简便的办法来解决求平均数,那就是用笔算”、“从这个例子可以想到,要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量除以它所对应的总份数就可以了……”。在交流与合作中,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从实物到算式形成“形式化”的过程,再从算式返回到实物解释形成“寻找意义的过程”,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学生之间多种多样问题解决方案的形成与交流发生在学生之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激烈的碰撞,产生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打破了学习小组中个体单一的思维定势使学生个体学习成果与学生小组学习成果实现了融合。
        三、优化开放的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巩固基础、发展思维、反馈信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练习,要处理好“导”与“放”的关系。所谓“导”,就是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内在的教学艺术手段,调动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尽量多设计一些多层次的题组,使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分层出现,让学生自由选择,还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旨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强化。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开动脑筋,充分开发例题的功能,巧妙地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为他们提供创新开放的空间,逐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开放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长期以来,学习评价存在着以“硬”为标志的实证化评价方法和以“软”为标志的人文化评价方法的分野与矛盾。前者过于注重量化因素,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常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而后者尽管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公正,但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两者相辅相承。在数学学习评语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一学生对一些题目都能做,但速度却有些慢。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优(四颗星),如果做题速度再快一些,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明显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开放”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们教师必须更快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指导思想,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作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探究、深思,从而来发展潜力,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 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
[2]孟晓庆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报,2009.
[3]张少华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