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张小玲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张小玲
[导读]

张小玲    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00-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孩子在思维上产生矛盾,从疑问中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我在讲有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以生活中的购物入手教学,还可以从谜语、故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也很有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好数学的愿望。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在不破坏它的前提下,你能测量出它的体积吗?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提出把石块放在一个有水的长方体盒子里,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等等许多可行的方法,讨论气氛热烈。在这种开场下,教师提出:同学们利用水的体积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转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全班参与的开头,整节课上得很顺利,学生始终热情高涨。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条件
        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会主动参与课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的,善于和孩子打成一片;教师应当是真诚的,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朋友;教师应当在孩子获得成功时,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不要担心他们会因此骄傲;在孩子碰到挫折困难时,为他们加油鼓劲而不是火上浇油。只有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才会对教师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


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和亲切的气氛中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更为迅速和有效。
        三、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不同基础的学生主动参与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与发展。在实际的课堂中慢的学生有时题目还没看明白,快的学生就已经做好了。时间长了,这部分慢的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总感觉跟不上,学习很吃力,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梯度的达成目标,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主动参与活动成为可能。比如:根据班级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A、B、C三大类 ,每一类设置与之能力相当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为例:两对煤共50吨,第一堆煤的价钱为1200元,第二堆煤的价钱是第一堆煤的1.5倍。两堆煤各有多少吨?要求C类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B类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A类同学用三种方法解答。这样既能保证后进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得以顺利的完成题目,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在同一的时间里培养优等生的能力,不至于早早完成练习,干举着手,无所事事。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阵地,打开主动参与的口子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首先是为学生的自身学习创造了机会。学生通过交流思想和各种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是全员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解除了思想上原有的约束,学生能更好地、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被人表扬,得到别人的赞美。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孩子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在班级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从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课堂检测、作业完成情况等各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促使学生全面参与。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人人有才,各尽其才的意识,我们必须认清教学活动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多数学生陪坐陪听的现象,必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六、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