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覃红艳
[导读] 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出发,提出了结合教材内容、多学科联动、从法律角度培养生命意识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命教育的全面渗透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覃红艳   百色市右江区百色中学  533000
【摘要】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出发,提出了结合教材内容、多学科联动、从法律角度培养生命意识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命教育的全面渗透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32-02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之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有着一定的必要性,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来看,我国教育领域沉淀了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宝贵经验,可以说生命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也对人与生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包含了人的创造性,以及人在生活过程之中对社会和他人做出了哪些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认为,人们需要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这些发展机制也是以生命为基础而产生的理论,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的重要意义[1]。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之下学生容易受到其他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人生观念无法得到正确树立,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最为重要的时期。而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之中也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养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的重要理念,将学生培养成更具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也决定了学生遇见事情容易出现冲动和反应过激的情况,在遇到矛盾时学生采取的一些策略往往会对学生自身和其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这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这更要求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提升初中生对生命价值认知的深度,使学生能够养成保护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生命观念,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也要牢牢抓住教材之中的重点内容和要点内容,以教材为核心构建对应的教学策略。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也应该深入发掘教材的核心内容,探寻与生命教育更加契合的教学内容,提升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举例而言,在学到《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这一课的内容就非常适合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应该从生命的起源、长度谈起,让学生明确生命并非永恒的,所有生命都将最终走向寂灭,而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疾病能够轻而易举的夺走人的生命,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生命的脆弱产生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列举不同时期为人们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分析这些人对后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这些人从另一个角度已经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达到了生命上的不朽,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最后教师要从生命的韧性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人只要积极的生活,努力的学习、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样可以活出精彩,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材内容将与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纠正自身错误的生命观念,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渗透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二)通过与其他学科联动来引入生命教育内容
        在初中教学活动之中,不仅道德与法治教育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其他语文学科、生物学科也包含了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而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这些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生命观念,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对生命有着多元化和更加立体的认识[2]。
        举例而言,在学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语文课程之中的《示儿》《过零丁洋》等内容,让学生感受陆游,文天祥的家国情怀,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之中分析诗人在面对国破家亡时,对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科目和语文学科的学习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明确自身的生命价值,从而使学生对个人生命有着更加深层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从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学科之中让学生感受生而为人的美好‘从屋里学科和生物学科明确生命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让学生明确自己正处于生命之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这种与其他学科联动引入生命教育内容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将从多个角度对自身生命加以诠释和理解,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生命观念,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以法律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之中,法律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基础。而教师则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对学生的生命意识加以培养,让学生在了解相应的法律的基础上对多种案件加以裁定,分析这些违法行为对被害人生命造成了哪些影响,从而树立学生爱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理念。
        举例而言,在学到《善用法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今日说法》的相关案件,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之中针对案件内容加以讨论,分析案件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并为学生播放后续的追踪报道,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活动对他人生命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法律意识培养的过程之中明确生命是不可侵犯的,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而这也就要求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对生命教育有着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生命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斌.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7):228-229.
[2]梁广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0,(2):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