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彭莉
[导读] “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构建音乐情境,开展大量的体验活动,加深幼儿的音乐学习感知,以此强化音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的音乐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情境体验式教学内涵及目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优劣势,对“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建构要点及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彭莉    重庆市云阳县平安镇平安小学  404512
【摘要】“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构建音乐情境,开展大量的体验活动,加深幼儿的音乐学习感知,以此强化音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的音乐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情境体验式教学内涵及目标、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优劣势,对“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建构要点及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体验;情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8-04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能够全身心融入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韵味与魅力,培养幼儿音乐感知,提升幼儿音乐综合素养。在目前的实际构建与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师资力量、内容不够丰富、幼儿进入状态较慢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教师要紧紧把握构建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关注幼儿主观感受、适当设置课程导入环节,合理构建课程音乐情境,保证情境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此外,关于情境构建与实施,建议教师分别从情境构建与优化、幼儿感知与理解、情境教学活动、幼儿自主发展等角度入手,组织开展多样化幼儿音乐学习活动,深入发掘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幼儿沉浸于教学情境中,强化幼儿的音乐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素养、音乐赏析直觉,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关于情境体验式教学
        (一)基本内涵
        关于“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其中含义,第一层就是指“景物、环境与场景”,第二层就是指“人物、情节、场景”,指以不同景物唤起人内心的情绪与共鸣,加强人的主观体验。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情境构建资源,利用形象元素,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从整体上理解与运用音乐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好奇心较强、喜爱新奇、好动活泼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多元化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参与音乐感知、欣赏与创作,充分体现音乐课堂的交互性与体验性,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素养与创新创造能力,凸显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理念[1]。
        (二)功能目标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就是以音乐教学内容为中心,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认知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情境或者创作情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习惯与热情,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音乐素养与综合素养的自主发展。
        构建情境强化幼儿体验,可以让幼儿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产生较为真实的音乐体验;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要让幼儿放松身心,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形成音乐的内化,为幼儿今后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三)情景体验教学模式构建基本原则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基本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学是情境体验教学模式构建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能够将音乐课堂教学具体化、交互化与形象化。在实际过程中,幼儿接触音乐,都无法避免要先接触母语歌词,感受歌词中的内容与情感,但是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思维发展水平较低,若一味的强调“感知情感”,则会让幼儿感到“迷茫”、“困惑”,不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提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情境构建元素,或者引入幼儿生活中的常见元素,以熟悉、直观的元素构建情境,促使幼儿能够产生直观体会,获得感知音乐情感的直观媒介,比如: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采取幼儿日常在家中与妈妈互动的照片,以此构建直观情境,让幼儿自然形成情感感知。
        第二,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好动、活泼、富有活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主体意识、肯定幼儿的主观行为,引导幼儿释放天性,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构建情境需要关注情境的趣味性,甚至可以在情境中引入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觉得好玩,从而延长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促使幼儿能够持续性产生音乐学习与感知兴趣,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情境。在音乐教学情境中的各种训练活动组织中,教师也要注意其趣味性,要始终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此凸显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实现培养幼儿音乐学习热情的目的。
        第三,实践性原则。在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构建出能够让幼儿自主探索与交互的教学情境,全方位调动幼儿的五感,刺进幼儿的各方面感知,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情境中。
        在情景体验教学模式中,直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互为渗透的,合理的构建多元化音乐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达到让幼儿想学音乐、爱学音乐、善于学习音乐的目的,以此提升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幼儿音乐课程的育人目的。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就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从幼儿音乐教学实际情况角度出发,构建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引导幼儿融入情境中,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想象力发展及创造力发展。结合6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幼儿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发展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出发其内在认知,以此不断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实际过程中,教师构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中的韵律与节奏,更能够引起幼儿对音乐的思考与体会,以此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实现幼儿的音乐认知构建。
        2.契合幼儿的身体动作需求。幼儿的年龄较小,若一味的“正襟危坐”不仅不符合幼儿的天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幼儿的发展,导致幼儿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而在课堂上构建相应的音乐情境,同时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比如:踏脚、摆臂、拍手等,让幼儿以肢体动作表达音乐节奏,既有利于帮助幼儿感知音乐旋律与节拍,又能够释放幼儿好动的天性[5]。
        3.发展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慷,更是要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体验音乐、学习音乐、感悟音乐、表达音乐,以此强化幼儿感知,让幼儿不断掌握音乐节奏,产生大胆尝试与创造的想法,以此促进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符合幼儿教育理念。
        (二)劣势分析
        结合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可以从两方面解读幼儿园开展情境体验式音乐教学活动的劣势:
        1.幼儿园音乐教师大多数为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的综合性人才,这些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掌握水平较低,缺乏对幼儿音乐感知素养、直觉素养的培养认知,容易出现音乐课堂情境单一化的情况,无法为幼儿构建出多样化的活动教学模式,从而降低了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性,不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
        2.音乐教学资源不足。在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情景体验模式,更多的是发掘教材内容,以教材资源为依托,构建相应的情境,这就导致音乐情境深度不足,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眼、脑、口、手、耳,幼儿缺乏自主发展与探索空间,很难实现利用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发展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在完成对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优劣势分析之后,很容易发现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不足。在这一部分,对目前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幼儿园音乐课程是一门较为新颖的课程,且相较于新课改之前,现阶段的幼儿音乐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认知要求较高,一些幼儿教师的仍然停留在之前的幼儿音乐教育认知层面上,无法满足目前的教育教学需求,导致幼儿音乐教学课程效率较低、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发挥出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这些教师更多的是讲解音乐知识,让幼儿在倾听理论知识之后欣赏音乐,缺乏真实、有趣、具有探索性的情境构建,导致幼儿无法自主体会音乐魅力,缺乏合理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与爱好,造成幼儿音乐课程内涵空虚、内容淡薄,幼儿很容易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倦怠。
        2.缺乏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不同音乐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演奏形式与音乐器材、蕴藏不同的音乐文化与发展历史。在幼儿园音乐课堂情境构建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幼儿本身对艺术的领悟天性,一味的使用低水平的趣味素材,构建趣味性较低、艺术性不足、体验感不强的音乐情境,导致可谈教学内容狭隘、音乐情境单薄,幼儿不能够领会到音乐的魅力,无法体会音乐中的大千世界,难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从而限制幼儿的自主发展,不利于实现幼儿音乐教学的育人目的。
        3.幼儿学习兴趣较低。在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上述提到的教师引入方法、情境构建、教学内容使用等种种问题,幼儿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投入情境中,感受音乐。这也就说明这些情境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且幼儿主观缺乏对音乐的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目前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课堂氛围与课堂情境的构建仍然有较大的空间,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元素,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此外,幼儿本身的适应能力不足,在自主探索与创新创造方面的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学习自信心,导致课堂教学情境推进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给予引导,通过语言提点、表扬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建构要点
        (一)把握幼儿感受
        要想构建“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建议教师要紧紧把握幼儿的主观感受,以幼儿主体体会作为重要依据,合力构建音乐教学情境,以此构建出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契合幼儿认知水平、调动幼儿学习兴趣的高效音乐情境。幼儿的年龄较小,玩性较重,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情况,将游戏作为情境推动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让幼儿在愉快中完成学习、感受与探索,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意识,倡导游戏精神,实现游戏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强化音乐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效果。
        (二)关注课程导入
        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有效将幼儿的注意力带入情境中,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融入情境,参与音乐体验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构建“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就要重点关注课程导入环节,优化课程导入设计,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最大程度上吸引班级幼儿注意力,调动班级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有效改善目前幼儿缺乏参与动力与热情的课程开展情况。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导入课程,奠定坚实的情境构建基础,比如:道具法、音乐法、游戏法、训练法、自然资源运用法等,让幼儿的注意力跟随课程导入移动,不自觉的进入音乐情境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及班级情况,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设计导入环节,快速把握幼儿注意力,为之后的情境体验教学活动做好准备[8]。
        (三)合理建设情境
        合理设置课堂情境,保证情境的有效性,是构建幼儿音乐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重要路径。一方面,教师需要保证情境设计的新颖性、灵巧性、灵活性与实用性,保证素材新颖、活动形式灵活、整体方案巧妙容易变动,便于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感染幼儿思想,引导幼儿感悟音乐。另一方面,在设置课程音乐体验式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需要为音乐教学活动服务,需要考虑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置情境,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情境深度的递进性。在设计情境时,还需要考虑情境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与现实情况,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化问题,让幼儿在思索问题的同时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四、“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方法
        (一)构建音乐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音乐情境是“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中重要元素,也是推进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工具。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构建音乐情境,以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做出音乐学习行为,转变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模式,实现“被动灌输”到“主动输出”的转变。教师构建音乐教学情境,需要针对“幼儿的主动性”,明确目的是:将幼儿导入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动机。一般情况下,要想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动机,需要开展合理的课程导入,教师可以以课程导入构建音乐课程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形成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思考中感受音乐,在感受中体验音乐情感。



        结合《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教师要想构建情境,就要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认为世上谁对你最好呢?
        ②为什么是妈妈?
        ③妈妈如何对你好?
        ④面对妈妈的好,你有哪些感受呢?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幼儿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聆听歌曲,在不断加深思考的同时发现歌曲中的旋律,进一步引起幼儿对歌曲的情感共鸣,理解“为什么‘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这句话,促使幼儿能够真切感受到歌曲中“对妈妈的情感”,主动融入本首歌曲情境中,形成真实、直观、强烈的音乐情感体验,体现音乐情景体验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为之后开展更深层次、难度更高的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二)优化音乐情境,促使幼儿感知音乐美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教师还需要适当优化音乐情境,让幼儿不仅在情境中直观体会音乐情感,更能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以此启发幼儿的音乐赏析意识,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素养。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发掘音乐课程中的情境构建资源,认识到以往幼儿音乐教学的“听讲、听音乐、听分析”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自主感知、自主表达”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初步产生音乐兴趣之后,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直观情境构建之后,适当配合语言描述,以此实现情境优化,强化教学效果。
        结合上述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教师已经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班级幼儿产生联想,形成直观的学习体验,感受歌曲中歌唱者对“妈妈”的喜爱与感恩之情。之后,教师可以适当配合语言引导,比如:“听一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你认为小歌唱者是抱着什么样的情感呢?”、“仅仅是感恩吗?是不是还有珍惜?为什么要珍惜?那你们听到这首歌之后是什么样的情感呢?”。在进入情景之后,幼儿才是音乐赏析与学习主体,需要借助教师上述的语言去感受、体验,用心灵去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感受音乐赋予歌曲的韵律美,是一种轻柔、柔和的美,从而产生对“情感歌颂类歌曲”的初步认知,强化幼儿音乐教学效果。
        (三)强化幼儿学习体验,引起幼儿情感共鸣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体验,致力于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在幼儿融入情境感受音乐情感的同时,教师的语言不仅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还能够让幼儿因为美感而产生愉悦的感知,促使幼儿主动持续关注情境内容,主动接受音乐内容,从而产生愉悦、快乐、活泼、悲伤、热爱等不同的主观情感,体现幼儿与音乐之间的情感共鸣。通过描述儿童生活类歌曲内容,可以引起幼儿的遐想,融入各种生活情境中,感受日常生活的轻松与快乐;教师还可以让班级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以此强化幼儿的音乐体验,进一步实现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目的。
        在幼儿园《小红帽》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等歌词为班级幼儿构建情境,在幼儿沉浸于情境的同时,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推进情境构建的深化与实施。此时,班级幼儿四人为一组,分别带上“小红帽”、“妈妈”、“外婆”与“大灰狼”的面具,在教师播放歌曲的同时,思考如何将“她家住在遥远僻静的地方”、“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我要赶回家”、“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等歌词含义。在此环节中,班级幼儿被这种新颖的情境教学模式所吸引,充满参与兴趣,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一边跟随教师唱歌,一边做出“跑”、“跳”、“伸胳膊”、“躲起来”、“睡觉觉”等肢体动作,从而产生歌曲“主人公”的体验,形成愉悦的学习体会,逐渐喜欢音乐课程,形成对音乐课程的热爱之情。
        (四)有机融合形象与抽象,深化幼儿音乐理解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教师还需要关注音乐课程中抽象与形象的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不同歌曲主人公聪明、机敏、勇敢的品质,以此启发幼儿的音乐理解意识,同时将音乐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依据,培养幼儿的思想品质,实现“育人”职能。在实际过程中,构建音乐情境,不仅能够让幼儿产生真情实感的体验,为幼儿的视为发展提供机会,更会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进入良好状态。教师构建体验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同时引入一些具体的元素,引导幼儿将抽象思维转变成为具体思路,形成对歌曲的理解,不仅具有对歌曲主人公形象的想象,更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受歌曲的内在思想。
        结合上述的《小红帽》歌曲教学活动,幼儿在教师构建的情境中,感受到的是“一个人独自去外婆家的小红帽”、“外婆家较为偏远”、“还可能遇到大灰狼”这些都是对“小红帽”本身的抽象认知,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小红帽为什么要快点回家?为什么太阳落山就要回家?”、“为什么这么偏远还要去送糕点?”、“这说明了小红帽什么样的品质?”等问题,此时班级幼儿纷纷陷入思考,结合自己父母日常对自己的教育,思考“小红帽”的行为及其本质。之后,班级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太阳落山大灰狼就出来了,十分危险,小红帽要赶快回家~”、“这么危险还要去送糕点,小红帽是善良、有孝心的好孩子~”、“有大灰狼还敢自己一人去,证明小红帽很勇敢~”。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那就请你们带着对小红帽的具体认知,再次歌唱一边歌曲吧~记住要自己想办法在歌唱的同时表达‘小红帽’的想法及品质哦~”,此时班级幼儿纷纷面带情感的歌唱,尽自己所能的以不同的表情、延伸、动作表达自己认知中的“小红帽”。由此可见,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班级幼儿的学习热情,促使幼儿积极主动融入情境中,能够有效强化音乐教学效果,有助于幼儿音乐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五)利用情境展开教学,启发幼儿乐感直觉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体验情境,以情境作为音乐教学活动重要资料,有效启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感知直觉,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功能目的。教学情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真实性,能够巧妙融合幼儿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幼儿之所以能够融入情境,则是由于情境具有一定的具体性与形象性,加上教师的调解与引导,幼儿产生类似的情感共鸣,全身心融入情境中,此时的请几个班不仅仅是一种场景与构想画面,更是一种情感氛围,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情感氛围展开教学,引导幼儿感知特定情感氛围下的音乐旋律与节拍,长此以往,幼儿听到类似的旋律就能够联想到这种情感,以此形成乐感直觉。
        结合上述的《小红帽》歌曲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知道“小红帽”是一个勇敢、善良、孝顺的好孩子,这首歌曲是这名好孩子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歌曲,促使听者产生愉悦、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中的“三旬、六旬”的不同歌词部分,让幼儿感受不同歌词配合的不同节拍,反复听不同的歌词部分、感受不同节拍下的情感变化,让幼儿在循环倾听中形成一定的感知直觉,实现对幼儿音乐感知直觉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整体质量。
        (六)适当组织感知训练,培养幼儿音乐感知素养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建议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适当组织开展感知训练,以专项训练丰富幼儿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幼儿的感知素养。感觉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成长生活的第一渠道,幼儿接受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感觉、感知实现的;幼儿的感知是可以额通过训练强化的,教师需要把握幼儿的发展契机,认识到幼儿时期感知发展的可塑性,利用体验式情境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让幼儿在看、听、唱的过程中提升感知敏锐度。
        在《小小粉刷匠》的歌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分析这首歌歌曲使用的演奏乐器与歌唱节奏,结合“电子琴演奏”的歌曲内容特点,引进更多的乐器,比如:竖笛、口风琴、钢琴等。考虑到班级幼儿刚刚参与音乐教育,且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意识、音乐素养、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小粉刷匠》作为主要赏析歌曲,分别以电子琴、竖笛、口风琴、钢琴演奏歌曲中的同一部分,比如:“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教师就可以分别利用这几种乐器为幼儿演奏,同时让幼儿跟随不同的乐器伴奏进行“小组接龙歌唱”,提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接龙接的最好、最连贯”,以此激发班级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感知训练中。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做出的行为是“唱”,但是在唱之前幼儿需要分别完成“联想与思考(对比自己之前听的电子琴版的伴奏进行思考,判断是不是同一段落)”、“感知与感受(感受非电子琴伴奏情况下的音乐变化)”,这种训练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接龙游戏”中更深入的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与节拍,且以不同的音色与乐器演奏反复训练,让幼儿逐渐形成对旋律与节奏的敏锐感知,以此实现幼儿音乐感知素养的培养目标。
        (七)深入发掘音乐资源,培养幼儿音乐赏析直觉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发掘音乐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情境体验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这种趣味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音乐赏析直觉,比如:幼儿在通过较长时间的教学活动学习之后,能够通过听一首歌曲的音乐旋律,大致判断出是“积极向上的歌曲”,还是“悲壮悲伤的歌曲”,从而实现幼儿音乐美育教育目标。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培养幼儿的直觉,既需要区别于幼儿的感觉培养,有需要以感觉培养为基础,就是让幼儿在产生“感觉”之后逐渐内化,最终形成“直觉素养”。
        结合上述的《小小粉刷匠》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在大量的感觉感知训练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自主判断与分析的机会。比如:可以将与本首歌曲节拍类似的幼儿歌曲引入课堂中,先让班级幼儿听《小小粉刷匠》,提出:“小朋友们,猜一猜这首歌曲应该是具备什么样的情感呢?”,让幼儿明确本节课的直觉导向,同时为后续引进其他歌曲提供参照。之后,教师可以分别引入《拍蚊子》、《小松鼠进行曲》、《小红帽》、《友谊之光》、《黑猫警长》、《小星星》等不同的歌曲就先按,提出“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感觉,大胆猜测这些歌曲的情感吧~”这一任务,让幼儿全身心沉浸于这种“感知音乐情感”的情境中,分别判断与分析这些歌曲中的情感,促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形成某种直觉,以此锻炼幼儿的音乐直觉素养。
        (八)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建议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空间价值”。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之下,幼儿参与到情境中,具备充足的自主空间,能够实现自主探索与创新。因此,教师要紧紧把握这一优势,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大胆做出全新的尝试,同时需要肯定幼儿的尝试行为,让幼儿得到赞扬,以此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驱动力。
        在实际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幼儿“听音乐分析情感”,还可以提出“根据《小小粉刷匠》这首歌曲,让你自己进行创作,你要如何表达自己愉悦、快乐的情感呢?请大声哼哼出来~”,通过提出这一要求,为幼儿拓展本节课的体验情境空间,让幼儿不仅能够体验,还能够参与与尝试。此时,班级中的幼儿纷纷产生兴趣,对这一教学要求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欲,面对班级中幼儿“各有特色的哼哼声”,不要过于严肃的评价这些旋律是否符合这种情绪,而是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这么哼哼呢?你是如何想的?”,从而为幼儿提供认真思考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感受到体验式情境教学模式中的自主性,从而逐渐爱上音乐学习,实现幼儿音乐素养的个性化发展。
        (九)引入自然资源,延伸音乐教学场景
        要想有效实施“体验式、情境化”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教育本质思考音乐课程活动组织问题,思考体验式情境空间的构建问题。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引进“自然资源”,进一步延伸音乐情境空间,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入自然界,感受“自然的音乐”。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就是组织班级幼儿进入公园中,以“蓝天”、“流水”、“大山”、“树木”、“花草”、“清风”构建出具有较强体验感的情境空间,让幼儿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从“风声”、“水声”、“鸟叫声”中感受其中的韵律美,进一步启发幼儿的音乐感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凸显“体验式、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情景化”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幼儿园音乐课程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幼儿从“被动输入”的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成为主动感受、主动体验、主动输出的学习主体,大大提升了幼儿的音乐学习与活动体验水平,让幼儿在愉悦中感受音乐旋律、体会音乐魅力、感知音乐情感,以音乐艺术提升内在素养,陶冶情操。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结合音乐教学内容,适当构建音乐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投入情境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感、体会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实现个性化发展,促使幼儿园音乐教学成为能够真正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同时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虹.幼儿音乐情景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兰州音乐幼儿园特色课程为例[J].速读(上旬),2019,000(006):187-188.
[2]张爱萍.论幼儿园音乐情境教学模式的建构[J].音乐天地,2019,000(004):17-20.
[3]徐天根.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9,000(009):46.
[4]薛惠.情境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9(22).
[5]孛宝琳.论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010):P.231-231.
[6]张琴芳.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音乐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08):123-123.
[7]吴彩娟.在音乐情境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9,000(002):P.48-51.
[8]应秋霞.幼儿音乐体验式教学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