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德行为先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黄幼琼
[导读] “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育”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内核,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个学科教学中,是德育教育一种非常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作为小学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实现完美融合,落实好教书育人,德行为先的思想理念,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索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如

黄幼琼    广西桂平市大湾镇山塘小学  537218
【摘要】“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育”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内核,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个学科教学中,是德育教育一种非常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作为小学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实现完美融合,落实好教书育人,德行为先的思想理念,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索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书育人;德行为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0-01

        一、基于行为举止的渗透
        有人说,教人变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有人说,教人变积极、乐观、豁达的教育就是善的教育;有人说,教人充满宽容、同情、怜悯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那么如何教人变好;如何教人变积极、乐观、豁达;如何教人充满宽容、同情、怜悯呢?除了要灌输积极正确的思想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外,老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
        什么是师德?当前我们给师德下的定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些看似简单内容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比如廉洁从教。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界定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很容易表现得十分模糊,比如接受饭局算不算打赢对方的特殊要求?理论上讲,如果是与学校事情有关的,都应该算,但如果把老师和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关系上升到朋友这个高度,恐怕就很难说了。那老师和学生或学生家长又是因为什么而变成朋友的呢?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德育教育,更多是停留在口头上,即便应用了情境教学模式,由于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往往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我们之所以要把“行为举止”单拿出来讲,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身体都不会欺骗自己,我们的行为也不会欺骗旁人,如果老师接受了家长的好意,那么在学生看来,只要以后在学习上遇到任何难题,请老师吃饭、送老师礼物就都能得到解决。试想,当学生走入社会、走进职场后会怎样?毫不夸张地讲,当前社会上所出现的众多不良现象,都与学校教育都直接关系。
        二、基于教材内容的渗透
        德育教育该如何做?相信很多老师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对教材的应用。


比如有些老师会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及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册第14课《圆明园毁灭》时,老师会先将书中的“北京建筑物插图”放大后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播放一些与插图内容有关的视频,如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并适当结合一定历史知识来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详细分析教材会发现,当前我们所学习的很多课文都是与爱国有关的,如《我爱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看雪》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有力素材。
        除了题材性质和意义外,深挖课文语句内涵,并有针对性地向课外拓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在教学《海滨小城》时,特别是在读到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往环保的方向进行思考,并结合当前环境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环保主义。再比如,教学《桥》时,对“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这句话该怎样去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让学生自己参悟到“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的深刻道理。
        三、基于实践活动的渗透
        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忽略掉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检验老师教育效果和学习理解和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本人看来,实践活动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管理下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是在没有任何指导和任务派遣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去做的,也就我们所说的跟踪观察。比如在完成语文课文《巨人的花园》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些其他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举办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开展以道德素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环保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检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呢?开展家校合作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请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在家和在外表现,而另一方面,当家长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后,心直口快的孩子也会对其进行指正。
        结束语:
        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人之模范。教书育人,德行为先,德行教育,师者为先。老师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用言语去教导学生、鼓励学生、感化学生外,还要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清娴.小学语文学科中德育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9(11).
[2]肖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导学. 2018(05).
[3]李霞.融合古诗文诵读实施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智力. 2020(08).
[4]黄继乐.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 201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