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唐永聪
[导读]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控制内容质量,将作业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前置性作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作业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唐永聪    旺苍县朗诗五权希望小学校  628200
【摘要】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控制内容质量,将作业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前置性作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作业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33-01

        所谓“前置作业”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下去,这类作业既可以是对新知识的整体预习,让学生把握下一节课内容的主要脉络,也可以是对某些相关问题的思考;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学生学习小组的集体行为,通过互助学习来完成,或者是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用多种学习方式来进行,或上网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等。
        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借助前置性作业在课前阶段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不仅锻炼了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效锻炼了数学思维。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师: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他家去玩,小熊说他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澡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前置性数学作业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确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了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体现了数学的生命活力。如教学
        “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记录写字、阅读、口算等。
        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学生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比如教师布置与师生共同布置相结合、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总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不可以简单地认为找几个题目或大量做一些习题,就解决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更不可草率对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通过对作业形式和数量的改善、难度的控制、趣味性的提高,以达到精而少。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同时要适量。让数学作业真正地服务于课堂,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来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作业中得到尊重。
参考文献:
[1]冯汉潮.小学数学各学段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32.
[2]范子贵.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150.
[3]罗世鑫.生本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布置探讨[J].甘肃教育,2018(22):78.
[4]韩桂莲.基于多元化教學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