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魏贝贝
[导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魏贝贝    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  201804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49-01

        一、关注语篇文体特征,品味语言特色
        《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在语篇学习中,主要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基本信息,把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判断常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找出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掌握常见应用文的文本格式并能识别其语言特征。
        然而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信件等应用文会简单提醒学生关注到文本格式以外,其他的语篇教学仍然是以词汇语法教学为主,文体教学意识较为淡薄。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关注文章的文体风格,培养学生的赏析和写作能力。笔者以《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8AUnit3Reading部分的Dealing with trouble 为例,从基本信息,主旨大意和关键词句三个方面来分析。
        这是Paul的一篇日记,文章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在语篇的开始交代了时间(on Friday),地点(at the ferry station),人物(a young man, two women tourists, Paul and his father), 以及事件的起因(we heard a big argument)等基本信息。
        语篇的主要情节是:主人公Paul和他的爸爸在等轮渡的时候,听到有人争吵,上前询问得知是两名女游客说这个年轻人偷了她们的钱包,于是引发了争吵。爸爸及时打电话报警,帮助警察抓住了小偷。
        语篇中Paul的心理活动很重要:This was strange. Was my dad afraid of that man? 在看到爸爸没有紧跟着游客和年轻人上船的时候,Paul感到吃惊和困惑,从中可推测他认为爸爸应该帮游客抓小偷,并且在他心目中,爸爸不是胆小怕事的人。在看到爸爸采取了更明智的做法帮助警察抓到小偷之后,Paul称赞爸爸Well done! 由此也可看出父子俩都是有正义感的人。
        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体风格和语篇特征进行这样的分析,能让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特征,形成语篇模式意识,为提高学生写作时“谋篇布局”的能力打好基础。
        二、培养阅读微技能,深入解读文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对阅读技能的描述共有七条:(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阅读技能呢?在上海微校平台认真观摩曹晶晶老师执教的《英语(牛津上海版)》教材8AUnit2Reading一课后,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
        1.丰富阅读活动设计,培养阅读微技能
        首先,曹晶晶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把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线索推断部分核心词汇的意思;扫读文本,找出Wendy成为神童的事实依据,并以此合理推测人物的品质。



        紧接着,曹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带领同学们展开不同的阅读活动。先是在读前活动中提问学生whizz-kid 一词的含义。在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图片和简介来猜测词义。
        读中活动时,要求学生迅速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笔者认为,在教授阅读能力稍微薄弱的班级时,可以通过先给出划分段落的线索befroe school, at school, after school来降低难度。这样,学生也能更顺利地概括出个部分的大意。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后,曹老师又引导学生扫读文本,找出Wendy成为神童的事实依据,并以此推测Wendy的品质。通过这样读文本找事实,根据事实做出推测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篇隐含意义的阅读技能。
        2.巧设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通过设计适合学情的课堂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训练其思维。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合理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欲望。曹老师在读完简介部分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Are you interested in Wend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er?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同时,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后续内容进行预测,也是鼓励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在阅读文本的最后,曹老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Wendy? What won’t you learn from her? 学生要积极地从文本中进行整合,筛选信息,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局限于文本语言知识,而是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拓展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阅读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师还需设计后续的阅读拓展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精选材料,开拓视野
        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要考虑三个要素,即“有趣,有料,有用”。“有趣”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这是开展拓展阅读的首要因素。“有料”能培养与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用”则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需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技能。基于这三个选材标准,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是很好的选择。通过阅读多篇和教材话题一致的材料,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善用素材,指导阅读
        有了好的素材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拓展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这种指导可以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单,开展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实现。读前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开展有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单的完成情况,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展。基于小组活动的阅读任务单,则应在阅读完成后,开设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展示其阅读成果。学期末对阅读考核合格的同学进行阅读晋级,进行表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将“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作为不断思考的问。在教学中,坚持学习,不断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17.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2017年版)[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王蔷.2017.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 [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 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