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开展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魏浩音
[导读] 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去观察和感受丰富的科学现象。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策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本文探讨了初中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希望对初中科学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魏浩音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科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去观察和感受丰富的科学现象。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策略,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本文探讨了初中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希望对初中科学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9-01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当今的经济时代之中已经实现了不断的深化,因此对于初中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就突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今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基于生活教学方式的注重,让初中生的科学学习更加贴近于实际的生活,进而有效激发初中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科学教学效果的良好提升。
        一、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自觉遵循《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有关内容,鼓励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增强社会使命感是初中科学教学工作主要任务,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关键是,在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生活化方式进行科学教学,有效增强了生活化体验,使学生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受到启发,从而主动参与到科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初中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合理创建教学情境,不仅能够简化科学知识,还有利于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入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科学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思考,借助生活化进行科学情境创建,以医院病人为例,其在住院期间,需要增加肉类、蛋类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量,以维持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此引出七大类营养素及其作用的相关科学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对膳食营养均衡的概念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早餐、午餐和晚餐中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量,自主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通过健康的饮食不断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生活化科学情境的创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科学知识,深化学生对相关科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



        (二)运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科学内容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仪器和材料的选择,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操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操作中进行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运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完成以下探究实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浮力成因的实验(加一个乒乓球和水);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的实验;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大气压的存在实验;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实验等。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取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倒入少量酒精,放在热水中水浴,然后将瓶盖旋紧,将瓶口密封后取出冷却,不久后矿泉水瓶被压瘪并发出响声。取两个可以按在墙上的塑料挂衣钩相互挤压,尽可能挤完空气,叫两个学生对拉,学生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们拉开,一个模拟的马德宝半球实验用了两个小小的生活用品就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了。这样,学生通过随手可取的生活用品,独创实验并亲自参与探究过程,增加了亲切感,体验了趣味性,深化了对知识的感悟。
        (三)构建生活化评价标准,加速教学生活进程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当中,学生的成绩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而且更侧重固定知识的考查,这样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力以及提升自我素养。所以就需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与之相呼应的评价标准,不再单纯以固定知识的考查为评价标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给学生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下实践,让他们通过互相的研究与配合发现更多生活中隐含的科学知识,综合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外科学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作业,能够使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出来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查缺补漏,强化学生感觉模糊的知识点。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教师要避开传统式的书本作业的形式,而使作业内容转向生活化。例如,对于声、光、电、热等知识点的学习,在学校采用实验设备让学生观察的话不仅麻烦,而且实验设备也相当的昂贵。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关声、光、电、热等现象,并试图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比如说,关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多普勒效应有哪些?多普勒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并学会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结语:
        总之,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学科的综合性强,就要求学科要有多元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时刻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元康.融入生活品位初中科学教学的魅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0.
[2]邹嘉欣. 初中科学课程学习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