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 苏美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苏美光
[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拓展教学认知,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意识可以高效培养、全面拓展,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培养。本文对其概述、现状、策略进

苏美光     崇左市江州区太平街道马安小学  532200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拓展教学认知,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意识可以高效培养、全面拓展,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培养。本文对其概述、现状、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29-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也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利用多元化、开放性教学手段和教学认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多元化语文知识的冲击下,帮助小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创新学习方式、锻炼学习技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水平。教师要坚持“生本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的特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效率和水平;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科整体素质,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国家层面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个人层面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行,还可以促使小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提高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少部分语文教师,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效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教学。另外,教师注重对语文学科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无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也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法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发挥作用,不能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培养认知意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小学生不能有效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意义,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认知意识,促使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小学生结合语文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如:在学习《悯农》这首诗时,教师要挖掘古诗内涵,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农民辛勤的汗水,支撑着我们幸福的生活,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适宜情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对学生充分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适宜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要明确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意识和知识掌握能力,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教学目标,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善于探究,善于创新的价值,促使小学生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之中,培养语文意识,拓展思维能力,充分认识到创新与发展的作用,进而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三)组织课外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技能,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小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良好的思维,高贵的人格,高尚的德行,为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拓展语文学科学习总体水平做好前期铺垫,进而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高超的学习技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小学生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充分运用语文知识,来帮助自身提升,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小学生语文学习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思维,进而提交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出详细的教学方案,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祥.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0(17).
[2]崇尚云.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0(06).
[3]侯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与策略[J].学周刊.2020(06).
[4]施婧.谈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