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李翔宇
[导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增强对计算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李翔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大崇镇中心校  四川  会东  615800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增强对计算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23-02

        引言
        在数学学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研究都是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推导出来的,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能力,那么势必无法在数学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数学也不会实现突破发展,只会原地踏步。同时,除了学术研究外,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计算也是随处可见,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技能,那么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会产生困难,不利于个人整体素养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夯实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计算以及关于计算的方法,这是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的原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向学生讲解“算法”和“算理”这两个概念,并通过讲解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数学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数学中的计算题型和数学题型一样,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计算题型时,一般是从简单计算开始,进而学习复杂计算,再从具体计算到抽象计算,这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感和上升性。如果学生对于基础计算掌握不精,那对于之后复杂计算更难以把握,那么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在学生过程中不断掌握学习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题多解”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作为计算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在课前向学生布置简单的数学题目:“小花去买书,一本书单价卖5块钱,那么买三本需要多少钱。”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加法的基础,因此可以很快的得出答案,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做这道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的能力,打好学习计算的基础。



        二、提高重视,增强学生们数学计算培训
        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就是负责“教”,而学生们就是负责“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们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们的需求,进而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策略,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与课堂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相互之间的结合,充分地使用好课上的时间,待课上教学内容传授完毕之后,留出一定时间为学生们解惑答疑以及设定相应的题目,让学生们进行解答。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数学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为学生们设立题目:“商店出售玉米,已知一袋玉米的重量为9千克,那么拥有63千克的玉米可以装满几袋?”数学教师让学生们利用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通过此方式,学生们自身的计算能力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数学教师了解并认清当前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准,从而在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制订出今后的数学教学方案与计划,为学生们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思维锻炼与数学知识的积累,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让学生及教师认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确保加强教材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全面融合,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数学教材的设计不太集中,且重难点过于分散,因此无法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由此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的实际问题,由此来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实践性。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圆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一些纸张制作成一些圆形模型,然后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相结合,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圆形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并且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一些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解答。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水平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这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也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内容的投放,此外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在未来数学领域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祥琴.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科普童话,2019(47):53.
[2]罗燕芳.浅谈提高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11):196.
[3]崔海燕,王敬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