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冯菊花
[导读] 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时常困扰于如何才能有效带动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并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习惯。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展开研究,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冯菊花    曲靖市马龙区马鸣小学
【摘要】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时常困扰于如何才能有效带动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并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习惯。本文将围绕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展开研究,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24-01

        小学生具有活泼可爱,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等特点,在小学阶段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最佳时机。在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趣味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运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运动。趣味教学策略有益于学生身体协调性良性发展,有益于脑力和智力协同开发,有益于提升学生有意注意力,有益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作出调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完相关的知识之后,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兴趣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一起完成练习,这样做可以避免兴趣不相同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争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必须以小学生的安全为前提。由于部分小学生比较调皮,有时一个动作便会伤害到其他学生,体育教师要特别留意他们,避免在课堂上发生危险。
        二、引入情境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开展趣味性教学一个很有效的策略是引入情境教学,它的特点之一是模拟性强,能够还原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拉近学生与课堂的心理距离。此外,这种教学方法的融入感强,将学生设置在一定情境下,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情境化教学同样是一种饶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它的形式是多变的,过程是开放的,操作灵活。首先,可以引入生活情境教学。生活情境的优势在于,它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出现,打破生活和教学的壁垒,让学生认知到学习和生活之间相融的可能性。例如,在学习体育器材这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体育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角扮演顾客,在学校的仓库里面找到指定的器械,可以分组演练,用时较短的小组为优胜组。其次,可以引入游戏情境教学。游戏情境教学。在比较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游戏的出现无疑是解压利器。小学生群体在这个阶段,对游戏的兴趣远远高于其他。体育课堂一般一周只有一节,时间非常有限,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魅力,游戏是最佳选择。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鼹鼠取玉米”的故事,利用现有的体育设备设置一些障碍物,包括平衡木、跳格子等,路程的终点就是道具玉米,鼓励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训练了自己的跑跳能力,达到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素质,夯实趣味教学基础
        趣味性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需要教师能够有明确的课堂目标、清晰的课堂脉络并进行积极及时的引导,这与传统课堂中老师全方面灌输内容不同,趣味性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都想动手尝试,在体育课中大多数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小学体育教师如果想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给自己补充新鲜的知识,使自己多才多艺。多才多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全面丰富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参加学校内以及学校外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并且不断探索趣味性教学,掌握多种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中加以运用和实践,促进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参加课后培训,学习小学生心理变化动态等,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并在课外学习一些啦啦操、舞蹈、跆拳道、武术、马加术、街舞等新型的运动方式,在课堂中教授给学生一些新奇新颖的知识,实现趣味性教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补充知识,力求能够多才多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践行师生平等的原则,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朋友,主动询问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有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学生在哪些项目有特长有潜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特长,解决学生的困难。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首先,要重视小学选修课的设置。为了践行素质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在课后开设艺术、科学和体育类的选修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选修课中体育课程设置并不多。学校要在课外选修课中增设丰富多样的特色体育课程,如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轮滑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其次,学校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如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拍球比赛等,这些比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趣味性。再次,要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如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日常运动情况进行监督,将学生每日的运动情况进行微信打卡,然后学校定期组织评比,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体现。通过趣味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集中精力,勇于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活新.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62-163.
[2]庄春玲.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方法[J].考试周刊,2020(91):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