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卢莹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卢莹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十分关键的构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教师应重视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使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变得具有丰富性与趣味性,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卢莹    钦州市灵山县第四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十分关键的构成,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教师应重视对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使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变得具有丰富性与趣味性,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信息技术;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43-01

        信息技术开启了阅读教学大门,让多元化的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以其声、文、像、图一体的优势,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让孩子们乐学、易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小学阅读教学服务呢?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黑板、教材和口述的结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小学生很难长期集中注意力在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上,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欠缺。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单调沉闷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图片有文字,有动画有声音,老师所讲的内容通过课件,以类似于动画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于他们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上多了许多和谐的美的因素,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动画,一首首动听的音乐,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这符合小学生求新求异的求趣的心理。多媒体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用明显,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没有亲身参与过泼水节的学生很难深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少数民族过泼水节的场景,具有趣味性,并且将语文知识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泼水节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开展更细致的观察以及更深入的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很难通过课本和板书让学生联想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地调动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老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多方位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结合文字,还能够通过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打开小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高涨,自然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上也提高迅速。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偏低,对于一切事物还充满着好奇感和新鲜感,不仅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其创造思维还相对较为活跃,在语文阅读方面属于最佳引导时期。所以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若果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有效指引,那么极易将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灭,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仅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模式还过于形式化,容易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十分有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认识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的作用是本课难点。凭借文字和插图是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妙趣横生的动画来突破难点:小鱼失去尾巴无法游水,沉在河底;老牛失去尾巴被蝇子叮得无法安心吃草,还得了重病;燕子失去尾巴无法掌握方向,一头撞在屋檐上。通过逼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增强动感,达到了“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夯实基础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学校服务器可以存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南极风光》,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光让学生体味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我事先发动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结语: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焕发无限活力。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并树立良好的应用意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活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昌存.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41-42.
[2]舒娟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迷失与觉悟[J].江西教育,2020(3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