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李晓晶
[导读]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单元教学设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总会存在一定的偏颇认识和不当做法。所以,本文针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改善传统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晓晶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二中学  056400
【摘要】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单元教学设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总会存在一定的偏颇认识和不当做法。所以,本文针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误区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改善传统语文课堂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1-01

        在全面开展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实际的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综合发展情况。然后以学生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充分的利用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一、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
        《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更不是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作为基础的,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之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选择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偏移,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当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去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中去。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做到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之所以要作为课堂的主体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教必须有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现在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去学习,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清叙事脉络
        必修1中的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本单元收录了三篇古代叙事性的历史散文:先秦时期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西汉司马迁所作的《鸿门宴》。
        本单元的教学,“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是关键。因为这三篇文言文主要记叙的是古代著名的政治斗争事件,叙事性强,只有把握好文中所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等,才能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在阅读叙事性古代散文时,使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抓住关键词句,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在叙事性历史散文中,作者描写人物活动的主要意图是为了突出事件,推动情节的发展。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可以把“佚之狐言于郑伯”“郑伯劝服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子犯请晋侯击之”四段君臣晤对并列,作为《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辞”“许”“夜缒而出”“见秦伯”等词,分析烛之武的一系列动作,进而理清波澜起伏的情节发展脉络。
        学生通过“提要钩玄”,不仅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把复杂的情节简单化,还可以体会到不同历史时期叙事名篇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记叙文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借鉴和学习古代的叙事手法,培养学生清晰的叙事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引导学生扩展阅读
        “单元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如何能以更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单元整体性和统一性问题。掌握好单元教学,就更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做到“高效课堂”,单单灌输完课本内的知识不算完成任务,更要依照单元流程,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少讲、少灌输,多引导、多放开、多延伸,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的内容是写景状物散文,要求感受作者心里的博弈,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增强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课文有《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学习《荷塘月色》,当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后,再圈点精彩语句,学生会选到“月下荷塘”的文段。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掌握新的修辞手法“通感”,再结合《故都的秋》赏析散文的知识重点——修辞,然后教师引导学习教材“梳理探究”板块,学习《修辞无处不在》。这一部分的“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两点,会大量引用课内、外名篇名句。教师此时再点拨几篇朱自清的名篇,学生就有兴趣找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为,“总结朱自清的散文修辞特点”,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比单纯学习课文要广泛,个性也得到发展,语文素养自然提高。
        结语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四维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课前准备开始引导学生自主认知,在课堂导入部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并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师生互动,在理解文本上生成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琦琦,王金香.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2):98-99+144.
[2]孔杏格.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