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红卫
上海市罗店中学 201908
案例背景:
高一下学期选科后,我担任了高一(7)史地生班级的班主任。接班后第一周,一位胡姓女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面容姣好,可以称为我们班的班花,但是有时上课喜欢趴在桌子上,整个人无精打采的样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晚自习的时候发现她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批评了她。在我周日晚自习值班的时候发现她没能及时完成周末作业,在提醒了以后她还是不慌不忙,心想这人真能沉得住气。在巡视了高一(8)班回来后发现她竟然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下心里有点火了,班主任值晚自习竟然还敢睡觉,就把她叫出教室,刚问了一句你怎么那么困,她眼泪就下来了,无论我问什么,她一句话都不说。这时候心也软了,提醒她不要睡觉、要及时完成作业后就让她进班了。
周一早上看到她还是无精打采的样子。第一节课后,她的同桌姚姓同学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说:“老师,胡同学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一节课都在哭”。“知道她为什么哭吗?”“她最要好的两位同学都分在了6班,她觉得在这个班里没有朋友,很难过,想换班级”。这下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了。利用早操时间,我把她留下来,想询问她一些情况,可是她一言不发,只是流泪。我也只能根据她同桌提供的信息,给她一些建议和心理疏导,就让她回教室休息了。
在查看了她第一学期的各次考试成绩后,和入学成绩相比,发现她的成绩一直在下滑。根据她的表现和同桌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断她是交往困难和学习焦虑。
帮助措施:
(一)家庭帮助
在把她送回教室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爸爸,在电话里得知,她周末在家里已经哭两天了,周日晚自习都不愿意来学校的,后来在家长的劝说下才来校。我赶紧让家长到学校来详细了解情况。通过家长的述说,了解到更多情况:她小学初中一直学习非常自觉,很乖巧也很懂事;一般同学不来往,交朋友困难,一旦交往了朋友,对朋友非常依赖,如果朋友不理她,回家就要哭;这次春节后分科,她和最要好的另两位同学商量好都选历史,没想到另两位同学都进了6班,而她一个人分到了7班,在知道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家里哭过了,就想让家长帮助她调到6班去。因为家长不愿意帮助她调班,还心生怨恨。
我向家长解释了一下学校的政策,告诉家长只能选科不能选班,6班和7班就是隔壁班级,课下她们还可以在一起,就算在一个班也不可能上课的时候也腻在一起。如果现在交往困难,那高中毕业以后呢?大学毕业以后呢?所以,问题的本质是帮助她正确认识这件事,克服交往困难,最重要的是帮助她把学业成绩提上来,也就不会如此焦虑。
然后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安抚一下情绪,同时给了家长三条建议:1、帮助她正确认识朋友交往;2、不要在这件事情上训斥她,在她哭诉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并安抚她;3、利用周末时间帮助她复习巩固。
(二)班级帮助
在家长带孩子回家的下午,我们班级紧急就此事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讨论如何帮助胡姓同学。在大家的讨论下,同学们达成共识:胡同学的座位不变,让平时和她关系好一些的同学坐在她周围让她心里得到缓解并辅导她功课。同时,大家要主动和她交朋友,关心她、包容她、帮助她。
(三)专任教师帮助
我把胡同学的情况及时告知了年级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年级主任邵昀老师德育经验丰富,是女老师,心思细腻,沟通和帮助更有针对性;心理辅导老师袁燕敏老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心理疏导更有专业性。虽然沟通帮助的过程曲折,但是一周后,胡同学的心理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学科教师帮助
作为班主任,我把胡同学的情况告知了大部分任课教师,争取任课教师都能来关心她的生活,帮助她的学习。
(五)班主任的帮助
作为班主任,同时又是她的数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一方面平时在生活上多关心呵护她,在学习上也给了她很多帮助。一开始,担心她情绪抵触,就多叫几位同学一起来辅导,把她留到最后一个辅导,然后给些鼓励,临走给她一块糖。这样几次以后,她竟然主动来问问题了,我拉开抽屉给她看,并告诉她这一盒糖都是给她留的,只要来问问题就奖励一块糖,争取一学期把糖吃完。看着她咯咯咯地笑着离开办公室,我心里轻松了很多。心想,如果她是自己的女儿,也是这样耐心的呵护和帮助。
在后面一个月的时间里,虽然月考后成绩不理想又哭了两天,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也越来越主动,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心得体会:
这个案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自己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有一些收获。
(一)关注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又是初中生活学习向高中生活学习的过渡时期。学生在住宿、学习、交往上有很多不适应,作为班主任要仔细观察,用心呵护,耐心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一个高中生的转变。
(二)包容学生的不适应。每一朵花开都只有自己的时间,有的快有的慢,对适应慢的同学要学会等待、包容和鼓励.
(三)爱是帮助的起点。德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批评,以爱作为一切德育的出发点,你看孩子的眼神都会不一样,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耐心爱护每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德育工作才能有效果。
给起点一个爱的伴奏,以润物细无声的爱陪伴每位学生,方能收获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