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 龚国庆
[导读] 从小处着眼,阅读能够让学生个体有着可持续的发展;
        龚国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一小学  311223
        摘要:从小处着眼,阅读能够让学生个体有着可持续的发展;从大处着眼,阅读能够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基于此,在小学这一奠定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因为课堂时间和课本教材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学生阅读的战场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本文笔者也因此提出了五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并在本文中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语文教学;小学
        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各个学段的学生都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也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量。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而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就能够有着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和课外阅读行为。
        一、为学生设置悬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内阅读文章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资源的丰富,然后在呈现给学生的过程中进行悬念的设置。这样的话,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发挥作用,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之后的内容,也因此对课外阅读资源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即使不需要教师督促,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展开课外阅读。例如:《自相矛盾》、《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三篇课文所围绕的单元主题是“思维火花”,因而其故事情节有着曲折生动的特点,也因此让学生有着十分浓厚的阅读兴趣。因而在阅读完这三篇文章之后,笔者为学生所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如《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故事。笔者在向学生进行推荐的时候就会为学生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当讲到主人公花了半个月学了小孩、老人和妇女走路之后,笔者就会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他最后会怎么样呢?”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不用笔者督促,学生就会去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进而寻找故事的结局。
        二、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是影响教师培养计划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其会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地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有着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榜样是周围有着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和丰富课外阅读储量的学生,因而激发了其他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他们也想要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进而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笔者会每周为学生评选一次“课外阅读榜样”的活动,每一名学生都需要上台展示自己这一周的课外阅读成果,笔者和其他学生则需要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10名榜样,其中5名是表现优秀的榜样,5名是明显进步的榜样。笔者除了为这10名榜样提供奖励以外,还让其担任肖老师的角色,说出自己阅读时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而号召其他学生向其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管是阅读能力强还是阅读能力弱的学生都有当上榜样的机会,笔者还会对一次都没有当过榜样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学生的好胜心也因此得到激发,他们会想要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进而让自己有着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考虑学生的喜好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很明显的,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总是充满探究的兴趣,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则会有着排斥和抵触心理。因而在引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把关,以防分辨是非能力不太强的小学生选择了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弊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进行了《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阅读和学习之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就特别喜欢诸葛亮,他们想要在《三国演义》中去寻找能够表现诸葛亮聪明才智的情节进行观看;有的学生则觉得曹操山上还是存在可取之处的,他们想要去了解曹操的各种经历,进而去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还有的学生对写出《三国演义》这一本书的作者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等。如果笔者让喜欢诸葛亮的学生去探究曹操,喜欢曹操的学生去探究诸葛亮,学生注定是无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此时笔者就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去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但会为他们将选择的范围划定在该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内容中。学生还需要将选择出来的课外阅读材料呈现给笔者,进而让笔者进行把关。
        四、营造阅读的环境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他们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外阅读环境。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他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的教室环境的布置中去。这样的话,学生就更容易受到感染,也因此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进而形成积极的课外阅读氛围。例如:笔者会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拿出建设班级环境的计划,如在教室四周贴上各种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在班级里设置读书角等。然后笔者就会召开班级评选活动,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出最优方案。接下来该方案的持有小组就需要组织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班级环境的布置,进而让教室里充斥着浓厚的书香。置身于亲手布置的阅读环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有所培养。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地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此时各个小组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就成为了笔者判断输赢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能够更加浓厚。
        五、发挥家长的作用,
        课外阅读的场所不仅在教室和学校,更应该扩展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不能够再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督促,那他们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让其为学生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并且展开亲子阅读活动。温馨的亲子阅读活动会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让自己和家长的关系更加融洽。例如:笔者会在每天的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将该天的阅读内容和学生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都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传给学生家长,进而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回到家之后,家长就需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家长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比赛,就课外阅读的内容展开相互提问,然后输的一方需要满足赢的一方一个条件;家长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故事中角色的扮演,进而生动演绎故事情节。也就是说,家长需要努力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变得充满趣味,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有着极高的参与度,并因此有着丰富的阅读储备量,也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一教学任务持以重视的态度,并且积极研究有效的培养策略。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还需要发挥一切能够发挥的力量,如家长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旭初.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析[J].新教师,2017(10):42-43.
        [2]杨一梅.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7,6(20):62-64.
        [3]陈蕾.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7(12):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