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的美术校本课程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余仲华
[导读] 美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
        余仲华
        宁德市古田县十二中学 福建省 宁德市 352000
        摘要:美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本校本地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国家课程紧密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和多元化发展的美术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整合
        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能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师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专业知识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拓展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在研讨与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成长。开发校本课程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研发自己的课程中,会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与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针对本地学生学情的校本课程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每周一节的剪纸课。对于剪纸有着从简到难的学习。有些优秀学生还有参加每周一节的剪纸兴趣小组课。在小学每学期都要进行一些比赛,其中就有剪纸比赛。有些学生的剪纸水平还达到很好的程度。他们从动物剪纸,花卉剪纸学起。有些还会人物剪纸。杉洋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镇。有不少老人都会剪纸。比如林开志老先生的作品就曾经在省剪纸比赛中获奖。也许某个学生的爷爷就是个剪纸高手。这些文化的积淀,使学生也热爱剪纸艺术。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了三节剪纸课。有植物剪纸,剪纸书签,套色剪纸。由易到难来设置。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只设置了三节课。首先植物剪纸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剪纸技法,学习阴剪、阳剪的表现手法,剪纸中锯齿纹、月牙纹、花朵纹的剪法及应用,会懂得用“添加法”来装饰剪纸作品。有些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剪一些难的花卉,有些程度差的可以剪一些容易的题材,激发兴趣。剪纸书签是他们没学过的新内容。因为图案很小,所以也不好剪。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些线条少,块面多,内容简单的画,重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可以是动物,花卉,或人物。这部分内容学生兴趣十足,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用性。套色剪纸是在单色剪纸主稿上,再套上各色纸块衬托,有似于套色版画的色彩效果。套色剪纸主稿通常用黑色,也可根据具体表观对象选择颜色。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以及综合动手能力。
二、参考第二课堂的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彩纷呈,美术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开设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素描、国画、漫画、剪纸、中国结、书法、手工等。
        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但是第二课堂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体验不了。因此,我尝试着把第二课堂的内容搬到校本课程来
   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了国画、剪纸、中国结作为校本课程。中国结在第二课堂中 是女生比较喜欢的题材。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搬到课堂中。我发觉男生也有很多心灵手巧的。我们这部分课程主要学习编蝴蝶,圆形挂饰。学会编中国结中斜卷结的基本方法,学会编中国结中斜卷结蝴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图操作能力。尝试多样的学习方式,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创设丰富广泛的文化情境,突出文化的感悟与体验,让学生浅析中国结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动手)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收集信息、与他人合作创造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即按照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活动为单位,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学习中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有利于艺术水平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让学习更加有效。衍纸作品比较费时,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时间不够。如果小组合作创作,学生事先进行探讨研究,然后细致分工,每个人分作一小局部,最后合成一张作品。分工后制作量少了,会使他们创作时更加细致与专注,创作的作品更有想象力。学生选择的学习伙伴在共同探讨中互相学习,相互勉励,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做好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好小组,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分担的角色,应带的材料,工具。比如衍纸课有的带剪刀,有的带胶水,有的带牙签。这样一人一样,准备的工具就不多了,有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也不会忘带了。
2、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与小组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合作,明确分工,彼此交流,朝着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意识较为淡薄,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而在美术课中,恰好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比如衍纸课,必须一人做一个小零件,最后组合成一朵花。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合理分工,各尽所能。绘画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与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各组配合得比较愉快,默契。最后创作出的作品造型独特,组合巧妙。
3、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通过探究性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中国结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斜卷结的编结方法,互相指导,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编中国结时需要一人抓着线头,另一人编,有些步骤也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如果一人单打独斗,学习效率就低。动手能力强,思路相对开阔,想象较丰富的学生带动思路放不开的学生集思广益,快乐讨论。
四、资源整合
1、课时的资源整合
        把美术课时进行调节,两周两节的课一起上。剪纸,中国结,衍纸这类课程,费时较长,一节课往往完不成任务,需要两节课时间。将两周的美术课合并,这样就会有一节连堂美术课。这种课时方式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保证了学习的完整性。如果一周一节来上,学生的学习任务只完成了一半,等过去一周再来完成,已经没有当初的新鲜感和兴趣了。造成知识的不连贯,和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降温。两节连起来上,学生可以一鼓作气把任务完成,有利于学生在美术任务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从而真正达到理想的美育效果。
2、学习工具的资源整合
        学生在美术课中,由于有些工具准备比较麻烦,在以往的学习中,发现学生工具带不全。所以我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安排每人带一种工具,由于是团队学习,他们在带工具上更有积极性,和约束性。这种学习工具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3、 有效利用校外艺术资源
        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的美术资源,和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对地方美术文化起很好的保护、传承作用。
组织学生参观剪纸艺术展,书法展。组织当地艺术家,民间艺人来校指导。组织部分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剪纸。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美术教师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关注,研究与挖掘,从而获得滋养。它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生活心态,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祎.中小学美术课程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42-143.
[2]王家健,曾丽.民间美术的校本化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2):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