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孙兴
[导读] 师德是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师德是优质教育的载休,但她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积极培育。
        孙兴
        陕西省城固县博望初中
        师德是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师德是优质教育的载休,但她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积极培育。师德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但其核心是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必须要有对学生广泛而深切的爱。课堂是教师高尚师德的主要体现场所,应当着力构建有道德的课堂。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对违犯职业道德的教师严惩不贷,对优秀的师德标兵给予物质和荣誉双重奖励!
一、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必须进一步严把教师入口关,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广大教师务必先做到为人师表然后才有资格教书育人。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师招录质量。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在教师入口环节切实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从源头上防止师德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政策,把申请人的思想品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条件,严格审核申请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表现、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对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员不予认定教师资格。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坚持把道德良好作为教师招聘的基本条件,加强档案审查和人员考察。加强对学校校长、教师聘用工作的管理,结合年检等工作督促各学校切实将师德情况作为招录校长、教师的重要条件,严格审查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件,防止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二、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应想方设法积极培育高尚师德。
    作为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教师来说,其从业道德便是师德,是一个道德范畴。《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德,道德,品行,政治品质;道德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这也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的基本道德,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规范。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但是基本做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媒体上报道的优秀教师,曾经教育过我们的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以至于多年以后还被自己的学生深深的怀念着,都是因为其有着高尚的师德。《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计其数的事例已经证明,人是会发生变化的,即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因此说,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是需要培育的。高尚师德的培育既有教师本人的因素,即内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即外因。内因靠教师本人的修炼,外因则需要环境,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师所任职的学校的教育引导。应当经常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使之经常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养成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为教师养成良好师德提供适宜的氛围。


三、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当务之急要先构建有道德的课堂。
    众所周知,谈教师离不开学生。同样,谈师德不能不说课堂。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在课堂上。课堂是师生延续、发展生命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理所应当应是培育弘扬师德的主要阵地。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师德,我们又应当如何培育弘扬师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当弄明白,学生到学校学习接受教育,我们应当教育学生什么?普遍的认识是,教育除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享受生命的乐趣,使其向善、向上、向美,这是教育的目的要求和标准。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很容易使教学转化成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使学生产生枯燥、疲惫、厌烦、焦虑等情绪。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师生的思维与精神,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为改变这种传统的道德缺失的课堂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强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使每一个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航,从道德自觉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和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合乎道德的要求,让课堂生活化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应当立足于学生现实学习和生活需要,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让他获得学业的成就感———使学生通过享受课堂教育达到享受生命乐趣的目的,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四、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关爱学生。
??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是产生于血缘关系的亲情,而是源于教育责任!没有担当责任,爱只是形式化和虚假的。教师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其它职业,它所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不像其他产业的产品可以销毁、重做,对社会的危害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每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真切的明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关乎无数家庭的希望,关乎无数孩子的未来!
    要想很好地担负起这份责任,需要对教育工作以及每一位学生深深的爱。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尽力帮助孩子渡过难关,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信其道才会循其步。所以说爱心和责任心是师德的核心。
五、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构建完善的师德奖惩制度。
??师德是从事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接班人才的教师职业的从业道德,其培育和弘扬便不能像其它职业道德那样,仅仅通过社会的舆论对其起作用,还应当构建完善的师德奖惩制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高师德水平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师德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倡导对新教师”传、帮、带”活动,使师德建设成为新常态!同时,对于违反师徳的教师必须从重从快处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总之,新形式下培育和弘扬优秀师德任重道远!鲁迅说:“天生的是野草,种出来的才是庄稼!”优秀师德的培育和弘扬需要广大教师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