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乐园拓展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刘春芳
[导读]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快乐途径,是团队成长的有效手段
        刘春芳
        陶朱街道白门完全小学 浙江省诸暨市 311816
        【摘要】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快乐途径,是团队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校园成长的文化载体。经过这几年的课程研究探索,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拓展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构适合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我们学校拥有30.5亩综合实践基地,基地上果园、菜园、植物园三个园区相映成趣。我们学校的开心乐园拓展课程体系建构是在绿意童年,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引导下,以自然、实践、开心、快乐为核心理念,对已有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构建,依托学校快乐花果山而构建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开心乐园 课程体系 构建
        一、课程研究背景
        (一)课程是孩子开心成长的途径
        本研究中的“开心乐园”拓展课程是学校快乐花果山课程的分支,着眼于依托学校的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开心乐园”系列拓展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农爱农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提供足够的实践基地,提供不同层次的劳动场地,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体验中,感受绿意童年,体验快乐成长。
        (二)课程是团队开心成长在有效手段
        “开心乐园”拓展课程,主要涉及校园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教育。课程分三个板块:“开心农场”、“开心果园”、“开心花园”。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教师学会如何根据学生的关注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如何根据学生的劳动能力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如何根据课程特色来进行主题评价,更好地收集活动资源,更好地展现学生能力,更好地与团队互助合作等。
        (三)课程是校园开心发展的文化载体
        围绕着孩子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强有力的团队。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外延伸课程。我们学校拥有30.5亩校内综合实践基地,基地上果园、菜园、花园三个园区相映成趣。校园中这种浓厚的劳动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快乐的场地。
        二、课程核心概念和理念
        (一)核心概念
        开心乐园校本课程构建,我们将快乐与成长相连接,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心乐园校本课程构建是在绿意童年,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下,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快乐成长奠基的目标引领下,对已有的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构建,建立的开心系列课程体系框架。
        (二)核心理念
        绿意童年、快乐成长是开心乐园拓展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所谓绿意,是指孩子们生活在充满绿意的校园,畅游在绿色的海洋,体验生命的自由。童年指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快乐指的是孩子们在开心乐园里面主动参与活动,在操作、探究、体验和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中获得经验和积累快乐。
        三、课程实施过程
        (一)课程实施途径
        开心乐园拓展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研究。课程实施途径主要为主题活动、项目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课程形式有机结合,保障开心乐园拓展课程的系统、均衡发展。
1.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需要,师生共同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互动或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实践体验,在主题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种植进行深入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以成果的形式组织汇报,从而建构对综合实践基地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师生互动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劳动情感。


2.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指通过教师的帮助与引导,让学生像研究员一样围绕让开心乐园对基地中的种植项目进行研究与探讨,在共同的种植体验中解决问题、获得真知的系列活动。在项目活动中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注重纵向联系,关注学生对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是对主题活动的补充,是从学生发展需要和课程发展需要出发的,以保障其全面发展。
        (二)课程组织形式
        开心乐园拓展性课程,是面向全校师生的课外延伸课程。分为开心花园、开心农场、开心果园三部分,设计了吉祥物开心,它是一个橙色的桔娃娃,果子是我们花果山的特色,寓意着丰收,热闹,具有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开心比着手势,表示胜利,成功,充满阳光、自信。寓意着孩子们在我们的实践基地上快乐成长。
1.开心花园展文化
        开心花园主题基地的设置,面向学校一二年级师生,通过对校园内花卉植物的认识,培养他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普通花卉植物的种植,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获取劳动带来的快乐。
2.开心农场重实效
        开心农场主题基地的设置,主要面向学校三四年级的师生,通过对校园内蔬菜植物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蔬菜,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日常蔬菜的种植、护理、采摘、售卖等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生活的艰辛,从而感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开心果园有收获
        开心果园主题基地的设置,主要面向学校五六年级的师生,这部分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能自主地对校园内的果树进行施肥、管理。学校通过每年的3.12植树节,都会对校园的果树来一次整改,通过对果树的护理、采摘,体验收获的快乐。
        四、课程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一)引进资源,组建“开心专用力量”
        学校根据教师专长和综合实践基地发展需要,分层次培养教师、基地护理专员,建立综合实践基地专业小组,以校长为专题组成员,搭建梯队平台,成立“开心乐园管理团队”。制订基于学生开心教育发展实际、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培训计划,聘请专家定期来基地开展种植指导,逐步打造与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劳动教育理念的开心教师团队。
        (二)组建资源,开发“开心乐园成长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的架构设置,全方位地展示学校开展开心课程的环境、课程、活动等,更好地推广校园拓展课程的文化特色。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建成开心花园,开心果园,开心农场三个专用基地,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支持教师更好地研发课程、实施课程。
        (三)社区资源,拉拢“开心校外辅导员”
        在开心乐园的构建中,充分挖掘周边社区资源,拜访有经验的种植技术专业人员,利用社区周边环境建立学生社区实践基地,把学生种植起来的植物、蔬菜、水果拿到市场上面进行等价交换,践行课程强调的“绿色、实践”核心理念。定期开展课外辅导员活动,为学生的种植体验提供技术辅导,形成社区教育合力,打造开心教育联盟基地。
        (四)家长资源,打造“开心爱心家庭”
        家长可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合理挖掘与运用家长资源。在物质资源方面,教师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根据课程的需要邀请家长进入教育现场,请有专长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基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在课程审议方面,及时听取家长的声音,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施途径更加多样化,也使课程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佘松柏.中小学立体拓展课程体系的开发标准初探——基于"乐学有才"育人理念的课程开发标准实践与研究[J].教师,2016,000(018):110-111.
        <2>朱海峰.课时新体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M].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林云.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5):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