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李冬晓
[导读] 当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偏低的迹象,这和体育课堂没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冬晓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新世纪小学211800
        摘要:当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偏低的迹象,这和体育课堂没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见,体育课程是很重要的,它肩负着培养小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重任。本人根据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对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作一个浅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身体素质;课堂时间;课堂活动;体育兴趣
        小学体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才能使小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在实践教学中本人发现了一些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一,课堂的时间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以致教学的效率偏低;第二,体育课堂上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足够多的教学活动,无法有效的使学生得到锻炼;第三,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以充实课堂教学
        根据本人的教学观察发现,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利用率较低,这是一个存在于大多数体育课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体育的教学效率,对小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教学时间那么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也无法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当前的体育课堂上很多的时候教师都是在让小学生自由活动,而真正教学的时间则少之又少,这样的体育课堂是不能实现有效教学和培养小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充分的利用课堂所能利用的时间,以使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使所有人的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在很多体育课上,教师要留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活动,学生自由活动就会失去课堂约束力,以学生的自律性是不能有效练习体育运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整节课都利用起来,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体育课堂是体力消耗较大的教学活动,考虑到小学生的体力支出可持久性有限,教师就应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休息两次,以使学生恢复体力不致过于劳累,但应该规定严格的时间,每次休息以5分钟为宜,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恢复,又不致浪费体育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是体育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锻炼学生身体的第一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执行这一策略。
        二、广泛开展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当前的体育课堂模式基本都是呆板固定的,即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集合、报数、跑圈,然后让学生做广播体操。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不全面的体育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体育中要求的项目是很多的,有奔跑速度的要求,有耐力的要求,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训练的要求,而这些项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都没有涉及,这对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跑步对身体的肌肉锻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跑步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对抵御感冒有很好的作用。篮球的训练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动作精准性,排球的训练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的,这些都是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开展广泛的体育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三、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以使学生主动锻炼
        当前很多的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缺乏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就更不会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了,小学生不能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增强的重要原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持久的进行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激发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在体育课上有时候会遇到恶劣天气,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上室外课的,这就需要上室内课,在室内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运动会的场景画面,以运动会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激发小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在体育室外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有不同的天赋,有的人可能擅长篮球,有的人可能擅长足球,还有的人可能擅长乒乓球,当教师发现某一个学生的体育擅长项目后教师应该多鼓励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了教师的关心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生具有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会在课下的时间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教授规则体育知识,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体育的练习不能盲目的练习,需要规范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根据本人的教学观察发现很多的时候学生进行的体育锻炼都是不规范的,不规范的体育练习对小学生的身体有时候是有害的。面对的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规范的体育锻炼知识,以使学生在正确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小学生不规范的体育运动应该立即制止,以使小学生能够接受规范的体育教学,和运用规范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体育锻炼中最简单的一项就是跑步的锻炼,这是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都会有的一种锻炼方式,但在实践中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跑步锻炼都是不规范的,不规范的体育锻炼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学生跑步锻炼几乎没有人选择跑步的路面,基本上都是在沥青和水泥地面上跑步,但因为沥青和水泥地面的硬度太大,没有足够的弹性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对膝关节产生反作用力,久而久之就会对膝关节产生伤害。跑步是为了健身,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如果对人体产生了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小学生在跑步时需要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进行,塑胶跑道因为硬度低具有弹性,所以对膝关节不会产生伤害。在教学中要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小学生教授正确的体育知识是很重要的。
        五、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以使学生正确看待体育运动
        有效的体育锻炼是需要体育理论知识作支撑的,根据本人的观察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对体育理论方面的教学是不足的,很多的学生并不了解足够多的体育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体育理论知识可以使小学生最高效的开展体育运动,使学生的在体育运动中充分的锻炼身体。
        例如,在篮球运动有投篮的部分,这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在实践中很多的小学生都有投篮不中的情况,这多半是小学生没有掌握投篮的技巧,在投篮中应该以50度倾斜角投篮,这样最容易投中,而且这个角度最容易使身体保持平衡,最不容易给身体带来意外伤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向小学生讲授体育运动的理论就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较深的认识,对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身的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堂上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需要教师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锻炼,激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往往可以使小学生持久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避免体育锻炼带来的伤害,还应该向学生讲授体育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贵东. 浅谈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 祖国, 2017(16):273-273.
        [2]李晓琼[1]. 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12):1-1.
        [3]郭兴莲.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观念[J]. 新一代:理论版, 2017, (004):P.236-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