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孙建华
[导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
        孙建华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重庆市黔江区  409000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增加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生活经验,最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在此,基于一定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三方面出发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
        
        任何学科都与生活之间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尤其是小学数学中知识很多都和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小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入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一、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
        心理学表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会受到所学知识与所处环境的接近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进行思考。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结合熟悉的生活去积极思考。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导入部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因为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关系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不能将其注意力从课外拉回到课内,从而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这节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实物来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个旺旺雪饼和一筐橘子。然后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谁愿意来讲台上试一试这两者之间的重量区别呢?”很多小学生跃跃欲试。之后教师可以点名小学生上讲台来拿一拿,从而体会两者的区别。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可以很好结合生活认知来体会:克和千克之间的区别。又如,在导入“吨”这个概念时,因为教师无法利用实物让学生实际体会,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来呈现生活中的图片,如“一拖拉机的沙子”“一头大象”的图片,从而通过引入生活图片的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二、结合生活设计课堂问题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并使学生愿意积极思考。反之,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并且注重权威和灌输,那么就会导致没有学生愿意发声。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可以发现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方面,那么学生就不会主动思考,更别说和教师产生一定的互动了。为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结合生活来设计提问,从而促使学生愿意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问题和生活相联系,比如教师为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将举行一次运动会,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要参加,运动会持续一周(共七天)。每天早晨,学校将为所有学生提供包子作为早餐。考虑到男孩和女孩不同食量的原因,每个班级的每个男生可以领到3个包子、1杯豆浆,而女生则是2个包子、1杯豆浆,如果一个班级领取了45杯豆浆且男生为20人时,全班应该领取多少个包子? 这个题目的条件有点绕圈,但是充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即使在理解条件关系方面有一些障碍,也具有探究的热情。在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真思考下,他们可以成功地理解问题,并且进行解答。
        三、注重生活实践,实现知识的运用
        其实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只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和所学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可以在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进行实践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得到十分有效提升,进一步加深对周围生活的本质上的看法。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小学生的生活特点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这节课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跟着家长去实际地购物,为家长计算购物金额,看看是不是和收银员计算的结果一致。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有效运用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去帮助家长进行计算。或者在教学“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对学校操场、花坛等地方的周长进行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从而充分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存在,这样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对此加强思考。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采用丰富的生活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为数学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小学生在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增强学习乐趣,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学好数学,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以上就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发.浅谈新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00.
        [2]张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7(23):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