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腰塘小学 318085
【摘 要】班级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需要通过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以静心为突破口,确立“静心班品”的理念,让大家先改善鲁莽烦躁的坏习惯,制定符合静心理念的班训班规,并通过品德课的静心音乐欣赏来打好基础,行为品德中的优秀典型也在平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平等育人的同时,帮助学生成为大写的“人”,让班级聚沙成塔,拧成一条绳。真正发挥“一班一品一训一德”的特色集聚效应。
【关键词】品德 班级 集聚 习惯 静心
班是家、是缘、是爱、是德,一直以来,班级都被形容为一个大家庭,大家本该相亲相爱如亲人,但孩子们却只拿它当学习之地,栖身之所,很少将爱倾注于此。我尝试着将思想品德课程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聚沙成塔,让班级里的问题能够逐一击破,好让他们回首童年时不至于遗憾,偶尔还能有些许小温暖。
一、“班”——问题百出需聚沙
1.缺少责任令人烦
孩子们缺少责任感,做起事情来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在校园各项集体竞赛中都无法取得好成绩,最令人无奈的事,他们对结果不以为然,似乎好与坏、对与错都与他们无关,这让身为班主任的我懊恼不已。一次迎面接力跑比赛,参赛选手们稀稀拉拉地步入赛场,一路上有说有笑,士气全无。比赛时虽然也是尽力而为了,但是自顾自跑,配合度极差,结果可想而知。
2.行为习惯急纠正
每周一学校公布三项竞赛成绩的时候,总是我最纠结的时候,毕竟这帮孩子习惯太差了。文明、卫生、纪律总是无法面面俱到,有时候甚至全做不好。排队要训、吃饭要看、值日要盯、早操要转,似乎只要眼神稍稍偏离一下,他们就会见缝插针地偷懒。身心疲惫之余,我强烈地意识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必须马上纠正。心未改,错必乱。从心里让他们接受好的习惯,才能避免管理中做无用功。而这坏习惯“心魔”,还是需要品德教育和班级建设相辅相成共同诛之。
3.品德效益求扩散
对于优秀这个词,孩子们总是充满了景仰,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打心眼里想让自己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奈何之前的自由成就了松散,却远离了凝聚力、坚强心。思想品德课上,每每赞颂他人的良好品质时,都有人发出感叹“怎么这么厉害”,感叹中可以见证他们心底的好品行。只是有时在道德两难之间,意志力薄弱总会成就惰性。所以急需将班级中的优秀品德效益进行扩散,让品德优异的同学不断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
二、“品”——以班为家聚成塔
认清了班级的问题实质,我开始着手寻找适合班级实际的品德教育方法,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交流咨询中,记录、分析、实践、反思、修改、再尝试。周而复始的努力,让我找寻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那便是静,“以静为品”方能凝聚班级之力。班级里的孩子们太过浮躁,做事总是莽莽撞撞的,欠思考、欠忍耐、欠专注。只有让他们静下心来融入班级之家,才能最终改变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分析,我开始以班“品”入手,寻找突破口。
1.“静心班品”内化为先
每次的品德课,我会在课前播放5分钟的轻音乐,让大家在悠扬的乐曲中静下心来,接受美德的熏陶。静则心纯,课堂上的点滴也便更容易浸润心田。课上课下给孩子们安排一定的时间阅读,在读书之时修养身心。静心策略渐渐抚平了孩子们无谓的躁动,虽然成功还有些许遥远,但让大家能够保持平和之心,接受平善之理,就是最好的开始。
2.文明习惯感召为主
每星期的品德课和班会课,我尝试确定一个文明主题,从细节入手,改正文明习惯。都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周期,因此无论文明礼貌、卫生纪律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方能有所改善。为了保证各个方面的习惯都有序改正,做到品德习惯制定整体抓、专项重点方略分布实施。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每个月确定重点整改的习惯。
3.班级为家责任为道
班级作为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孩子们要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影响着班集体的荣誉。每日的灌输、思品课的实例讲解、班会课的主题队会,都让大家渐渐有了责任感。班干部们也进行了精细分工,让大家明确职责,并能很好的为班级服务,一个学期的相互督促,让卫生、两操、早读、板报都有了专项负责人,而且各个负责人能够协调大家按时的完成相关任务了,虽然质量并不是次次都好,但有责任去做就是最好的基础。
三、“训”——赏罚分明助班魂
赏罚分明一直是部分优秀班级的成功法宝,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才能让孩子们及时认识到对与错,才能让品德教育体现其实际价值。
1.品质班训做主导
根据班级实际,我确定班训为“静心、细心、信心、决心”,让孩子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能以此为主导,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班训以纸质形式张贴在黑板边,让大家能够看到时多反思一下,时时提醒大家做有思想、有品德的少年。品德课上,每位同学还随自己的情况,写了一条督促自己的训诫之语,放在自己的铅笔盒中,起到警示作用。
2.品德班规来示范
与班委一起制定班规是赏罚分明的第二步,针对班级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思品课中提到的典型事件,我们制定了五大方面的赏罚班规,涉及文明(礼貌、就餐),卫生(班级、个人),纪律(两操、早读、课堂),竞赛(集体、个人),爱班(关爱班级、乐于助人)等内容。在规范中营造严谨向上的班级氛围,大家做了好事,及时表扬,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明确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些好的榜样,还在思品课的时候作为典型为大家做思品小汇报,同学们口口相传,让班风有了改善,为班争光的人越来越多,维护班级形象、关爱同学的好人好事也越来越多。
四、“德”——平等育人共和谐
一步步走来,品德课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都说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是育“人”,而生之德,则需师引导。班级里每个同学的爱班之心,正慢慢集聚在一起。这改变喜人而感动。
1.自主爱班合作共享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就班而言,团结合作,力量是大无比的,庆幸的是五年级的他们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班级整改,他们长大了。拔河比赛,参赛同学拼尽全力为班争光,他们咬牙后拉,即使手破了也从不叫苦,但比赛时还是实力悬殊,败下阵来。那一天,很多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他们难过的是自己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没有成功。但就我而言,那次拔河活动是最好的一节品德课。因为他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爱班爱家。
2.宽容大度善待“家”人
记得之前的他们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同学发生争执,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全然没有家人间的宽容相待,甚至有些好事者还煽风点火,一副看好戏的心态,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但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一整个学期的用心教导,品德教育,他们变得大度而有凝聚力了。
3.聚沙成塔做大写之“人”
曾经的一盘沙在慢慢凝成石,大家在静心之余,一层层褪去坏习惯,褪得有多有少,却在一步步书写大写之“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做人的道理,品行的优良,都是他们凝聚成塔的基石。品德课上的侃侃而谈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课下娱乐的欢声笑语见证着他们的童年,课间犯错时低头认错见证着他们的悔意,屡犯不止的小错误见证着他们的整改空间。
这“一班一品一训一德”,让松懈的散沙集聚在一起,聚沙成塔的目标还在前方,多措并举的品德教育还需巩固,平等育人的凝聚效益还要继续。而一颗让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心却从未改变。相信耐心地教育、用心地整改、细心地关注,会一步步地感染每一个纯真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做一个大写的人,爱一个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