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几何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欧业伟
[导读] 几何直观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
        欧业伟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第一中学       536017
        摘要:几何直观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通过几何直观能够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的提升学生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生;几何思维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
        几何概念是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师生双方都应该加以重视。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理论知识从生活现象等多个层面展开,引导学生内化几何概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表达形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帮助其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动力。
1初中生平面几何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进行平面几何的推理和证明时,审题不仔细,语言不规范,碰到比较复杂的图形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畏难情绪严重,不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逻辑混乱。进入初二以后,两极分化现象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内因”,也有教师教法的“外因”。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性质定理没有加深记忆,再加上学习上没有耐心和毅力,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想依赖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尽快得到答案,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几何推理和证明的能力无法提升。而在教师方面,有的教师在初一几何起步时,就过分强调几何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使学生感觉很抽象,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推进内容,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学生看到几何就怕。
2提升中学生几何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引入几何概念,增强互动参与
        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大多为算式数字,就一般的学生而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将几何概念结合到学生能够接触到、有所了解的事物上,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抗拒性,同时在引入几何概念时,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参与引入概念的过程中,而不是一味地听取教师的讲述。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应注意避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消磨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适宜的时刻给予帮助。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与“线段”时,可以先给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征,“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向没有端点的一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向任何方向延伸,给出以上的简易特征,让学生讲出生活中常见的、符合特征的例子,例如铁路、电线、光线和斑马线。之后再适当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就能既接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让学生有参与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2.2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能力
        几何教学中有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要培养学生这三种语言间相互转化的能力,看到文字语言要立即想到图形语言,并在图形中进行标注,如果没有图形,要自己画出图形。图形语言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图形本身的性质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中,应逐渐锻炼学生的图形意识,看到图形就联想到图形的有关性质,没有图形可以自己画出草图,能够把复杂图形分解为各种简单几何图形,帮助学生逐渐熟悉并确立图形意识,化繁为简。图形看懂了,还要能够用符号语言严谨地书写,这需要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理的学习中,熟练掌握每一种文字语言并符合语言书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几何定义、公理、定理、命题等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符号化的意识,训练学生文字语言符号化的能力。
        另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需要归纳常见基本图形。比如,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两个三角形成八字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准确了解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解题时要引导学生把基本图形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来,便能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降低难度。有时借助图形变换,加入一些基本图形,解题思路也更加清晰,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提高解题正确率,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感官体验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水平,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折纸、拼图和剪纸,这样不仅仅丰富了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我开展图形相似相关的内容教学时,我让班上的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图形之间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干信息,解决问题。
        2.4借助模型,洞悉问题本质
        在讲授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算理时,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常见的几何模型,帮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相关算理的本质,学生就能够从根本上真正掌握这些算理了,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借助模型、数据对比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深入地培养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直观地感知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为学生下一阶段更深层次地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师加祥.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模型教学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55.
[2]李永生.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55.
[3]郭高祥.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动点题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9(11):2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