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周涧
[导读] 高中的学习中,生物属于比较关键的一门课程
        周涧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  644400
        摘要:高中的学习中,生物属于比较关键的一门课程。高中学生如果想将生物学好,势必需要拥有不错的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基于表面现象了解本质内涵,在现实中理解生物课程的内容。诸多高中生物教师为了推动生物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多次尝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就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就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路径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
        在全球范围内,思维导图被公认为最具特色的思维学习工具。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借助科学的色彩元素、以各类形状为基础,能起到发散学生想象思维、加深学生在生物知识点上记忆的作用,以便可以确保新课程生物教学上质量处在较高水准。然而,受到传统教学导致的惯性思维以及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存在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牵制。故而,教师需要增强运用思维导图的意识,在生物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对生物的学习动力。
        一、思维导图概念
        过去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文字的方式把生物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这类方式虽说比较简化也易看懂,然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却会面临诸多困顿。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量本就重,学习压力前所未有得大,因而导致在新知识面前无法做到一次性吸收。此时,教师就要做到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在短期内被灌输一定量的文字内容,不但可能会对教授的知识产生困顿,同时会增加心理压力,产生不利影响。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愈来愈多的教师开始逐渐意识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逐步将其引入到教学中。
        思维导图也被叫做心智导图,教学知识点被教师以图形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之后再把知识点分割成几个主题,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激发起左右大脑的潜能,从而对知识点建立起记忆。思维导图可视作为思维上的“地图”,可以协助运用者拓宽思维广度,实现思维能力上的提升。生物,是一科与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的课程,将其融入至新课程教学中,能对当下高中生的生物水平起到 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思维导图对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在教学上的方式也愈加多样,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旦碰到问题,就会借助互联网寻求处理建议。网络的普及让思维导图的推行有了技术后盾。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关键的变化就是教材的内容缩短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这是为了推动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发展。此种情形下,过去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然无法让学生所需得到满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各项心理以及能力尚处在待健全状态,教师在此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实行新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起自学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1.思维导运用在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教学
        理想的课堂导入,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起注意力 ,便于学生能加入到之后进行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知识点上的吸收情况。通过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导入做出科学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备课,遵循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就开展的教学概要以及课堂展开预先设定,如此才会对课堂节奏心知肚明,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生物的知识很大部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故而,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能对情境教学法以及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融合运用,把思维导图运用至整节课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以积极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比如,在人教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中,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先为学生展现基于思维导图下的教学情境,第一步是为学生放一段萤火虫漫天飞舞的场景片段;在视频结束后让学生思考三个相关问题,分别是萤火虫体内的光点体现出来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体内是否存在助于发光的物质以及萤火虫在发光时是不是存在能量转换。并要求学生依照一定的层次,把答案整理出来,之后再用树状图形进行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较深的记忆。
        
        创设情境之前,教师需要综合顾及到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导图搭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以学生最近的现实生活为着陆点,消除学生对制作思维导图的排斥心理,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思维导图的快乐,主动进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来。
        2.思维导体在生物课程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
        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学生一时间无法完全吸收知识点的情况。这类情形下,教师需要按下授课暂停键,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等到学生缓过来后,教师可以接着教授之后的知识点。为确保学生能精准地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点进行结合,教师可以引用思维导图,让其在中间发挥接轨功能,做到承上启下。此外,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更要注意的是需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与自己生活之近,才会意识到学习生物不是为了应试,是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思维导图时,需要确保出来的效果是简化而非复杂、是工整而非杂乱无章,思维导图制作得过于繁冗会影响到学生的接受度,使他们更厌烦生物学习。并且,简单化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生物学习思路,从而建立起深刻记忆。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课学习中,学生能了解到卵子受精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此把前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对之后的课程内容做一个过渡。通过这类方式,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升,更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毫无规律可言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在思维导图的规整下变得系统化,学生看到思维导图就会快速理解到相关内容,从而实现生物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搭建,摆正概念理解上偏颇,以整体角度对知识进行掌握。毋庸置疑,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离不开教师在一旁的耐心指导与讲解,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苗强强.探析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32):174.
        [2]杨丽君.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19(03):152-153.
        [3]吝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61):158-159.
        [4]赵姬. 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达成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