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朱宽
[导读]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朱宽
        (汉中市一厂学校,陕西省汉中市,723000)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只有提高网络学习能力,才能持续强化各项技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应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要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先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而提出四点教学策略,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学习;初中
        引言: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要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以提高知识储备。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效的,只有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高自学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水平提升,因此应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
        一、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培养自主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亲自实践并熟悉系统,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更强的自主性,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各项课堂任务,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听讲的习惯。网络学习能力需要有良好的自主意识做基础,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教师的指令,缺乏主动思考意识,而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马上进行实操,可以有效强化学习印象,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二)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具有开放性特征,汇集了各个领域、不同时期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大开眼界,促进创新思维发展。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总是围绕课本内容展开,课后只能通过做题、看笔记回顾知识,无法进行互动式练习。接触信息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个学科的知识,也能主动完成不同难度的习题,观看名师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补齐知识短板,提高学习质量。
        (三)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既能满足人们处理信息的需求,也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搜索、下载、文件传输等手段获取到所需知识,这一过程能有效锻炼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的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学生将接触到超出课本范围的多种问题,唯有强化实践能力才能合理应用知识和技能,使中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思维的合格人才[1]。
        二、依靠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布置实践任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就要创造实践机会,应为学生布置各种实践任务,通过积累经验锻炼学生操作能力。要考虑到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搜索和下载功能,应针对具体的操作布置任务,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课后自学奠定基础。
        学生通常会利用搜索功能获取信息,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常用的搜索工具,向学生介绍每个搜索工具的特点,然后亲自示范如何搜索和下载。为了提高操作成功率,应提醒学生注意输入的关键词、关键词的顺序、筛选功能等。尽管很多学生已经具备搜索经验,知道如何获取信息,但很少有人认真分析搜索引擎的各个按钮的功能,教师要示范更换关键词、打乱关键词顺序后页面的变化,使学生注意严格操作,能正确使用搜索工具。比如要求学生搜索学校的网站,有的学生直接在搜索框输入学校的名称,有的学生先查找网络地址然后输入到地址栏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同,最后的搜索时间和显示画面也有差别。教师要和学生讨论两种搜索方式的特点,找出最便利、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学生逐渐了解如何高效获取知识,能有效提高操作能力[2]。


        (二)引入丰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具有自主性特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也要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意识,要引导学生养成利用网络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资源,不仅可以展示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视频剪辑、PPT、PS、网页制作等技能,鼓励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实用的技能。
        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优质微课内容,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比如现代中学生都有使用智能手机的经验,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问题,可以引入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深刻感受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此外,学习中的很多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解决,比如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记单词慢,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以为学生展示几个有关英语学习的小技巧,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问题,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打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避免让理论知识成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网络中的知识可以用多种形式呈现,如图表、文字、视频等,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能看懂各种各样的知识,拓宽学习范围。理论知识枯燥且复杂,单纯地教学知识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及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工作表的排序”功能时,可以联系网上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回忆网上购物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筛选,学生能联想到“价格”、“销售量”、“信誉”等,要启发学生思考工作表的排序功能有哪些用途,通常会对哪些因素进行排序。学生能联想到学习成绩单的排序、体检表中身高、体重的排序,进而认识到工作表的用途很广泛,排序功能可以方便统计数据、分析规律,是十分实用的功能。了解到以上内容后,学生在使用表格时也能合理使用排序功能,可以大大节约阅读表格的时间,不至于遗漏重要信息。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实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对新知识的应用[3]。
        (四)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是双刃剑,既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又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使中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做到不泄露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及时保存文件,只有提高安全意识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工具。中学生的辨别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缺乏警惕性,随意点开陌生链接,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和被篡改。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使学生规范自己的操作,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经常会注册个人信息,要提醒学生避免向陌生人公开个人信息,包括证件照、身份证号等。更新学习资料时,要注意对更新后的资料做“另存为”或“保存”处理。很多学生只注重信息的搜索,在上网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下载资料时也存在随意保存、不整理文件的习惯,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既要警惕网络中的不安全链接、诈骗信息,也要妥善保存学习资料,减少无意义的搜索和下载[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高中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将继续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中学生要提高个人信息素养,主动学习相关技能,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教师应优化教学手段,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渗透理论知识,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主动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贺冬梅.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J].新智慧,2020,000(005):140.
[2]黄定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9,8(002):87.
[3]颜兰兰.基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03(005):275-275.
[4]陈雪萍.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J].明日,2019(20):149-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