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国画教学内容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朱兆婷
[导读] 我国小学国画教学存在着重技轻意的问题,国画教学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用笔能力
        朱兆婷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江苏省  南京市  211100

        摘要:我国小学国画教学存在着重技轻意的问题,国画教学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用笔能力,不注重优化学生对国画艺术的思想认知,无法通过国画教学促进学生深刻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在国画教学上把握内容丰富性,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达到提高国画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国画;传统;现代;融合措施
        传统国画教学以临摹为主,教师在国画教学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被动的听教师讲,往往具有机械练习的弊端。现代国画教学不仅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而且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式更加西化,但是没能充分融入传统文化,不利于学生了解国画的文化底蕴,应当进一步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在有效的国画学习方式中提高学习质量。
        一、小学国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文化渗透不足
        小学生学习国画大多停留在技巧方面,国画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不紧密,教师不能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很多美术教师仅仅重视美术技能的培养,不注重通过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学生在国画实践时没能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感悟,导致学生的美术思维方式与创作追求水平较低。当前,小学生对书、画、印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很多学生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很难进一步把握国画的精髓,不能对国画作品进行准确的理解,即使有较优秀的国画技艺,也不能在国画作品中领悟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没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效果。
        2.美术教育模式问题
        很多小学校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素描、色彩、手工技艺方面,教师对国画发展史与国画名作教学重视不够。我国小学国画教学普遍的存在模式被动的问题。一方面,小学校对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开展不足,国画课时少,国画教学素材不充分,国画教学的创新性低,没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学生对国画作品理解“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讲、学生临摹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限。而且,受多元文化与思想理念的冲击,不少小学校不能实现西画与国画教学方式的融合,没能在国画教学时增强趣味性,致使国画教学日益淡出学生视野。明显追求画面效果导致国画精神实质在教学中日益被轻视。创新国车教学活动模式,突破传统国画题材局限性,构建师生互动新方式,才能提高国画影响力。
        3.缺乏良好文化氛围
        多元的社会文化对校园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时代冲击,我国国画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创新、发展、传承不足,国画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家长对小学生学习国画艺术的支持力度不足。而且,当代社会已经对国画艺术推动了崇拜心理,家长更希望孩子学习西画。加上西画艺术的创新性与感染力较强烈,西画作品的很多奇思妙想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欣赏者与学习者形成了更加浓厚的西画学习氛围,这些因素需要国画教学予以重视分析,创新国画传播新机制,基于良好的校内外国画艺术氛围推动小学国画教育改革。小学国画教育要实现国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衔接,切实解决国画与小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突破国画教育社会化不足的弊端。
        二、国画教学内容融合发展的思路
        1.完善国画教学活动体系
        国画教学应当保持丰富性,强调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切实发挥书法训练、诗词歌赋、笔墨写作的充分结合。例如,书法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运笔技巧,促进学生提高意境刻画与表达能力。诗、词、画、印本不分家,国家教学应当结合诗书礼乐等进行教学,切实重视中国传统故事与国家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中激发学生国画兴趣,推动小学生投入国画学习实践。国家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通过笔墨的使用领悟国画作品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境界与寓意表达,才能提高国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正确认识现代国画技巧
        国画教学应当纠正偏重技法训练与表达的倾向。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教师同时还要借鉴吸收现代国画的绘画方式,增强国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如,拓展国画学习的渠道,通过微课堂、在线互动鉴赏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国画学习活动。创新教学活动机制,优化教学活动载体,提高国画教学的直观性、参与性与实践性,着力引导小学国画教学内容与西画教学内容同步,推动学生开展同题材的国画作品赏析,这对于优化学生的国画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促进小学生投入美术实践意义重大。
        3.完善现代教育改革机制
        国画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继承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机制,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瑰宝,深刻的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思想、原则与方法,学习国画不应当把国画变得肤浅,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机制。首先,切实保证国画教学的课时,优化国画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国画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国画教学还要建立科学、合理、创新的教育机制,注重根据小学生的需要采用创新性、个性化、实践化的教学方式。第三,新时代的小学国画教学还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改进机制,研究国画教育教学的新命题,推动国画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和优化改革。
        三、国画教学内容融合发展的策略
        1.把握国画教学内容新视角
        传统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表现不一样的情怀,经典的国画作品普遍的蕴含了时代的独特因素,因此在作品的题材、内容、意境方面表现出独特性。小学国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儿童国画内容还要体现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强调在兼收并蓄的理念下吸收更多的灵感与新意。例如,传统的国画具有写意与工笔两种,工笔画的教学可以吸收现代水墨画的理念,力求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效果,在花鸟题材的水墨画中融入工笔画的内容,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理念与艺术标准。
        2.提高幼儿的艺术构思能力
        构思能力是小学生学习国画的必备能力,与是小学生能否在国画学习中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绘画能力不仅表现在具备良好的笔墨表现手段,更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意境呈现能力,独特新颖的构思设计、合理的布局、独特的创意,可以使幼儿的国画作品更加引人注目。教师应当在国画教学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推动小学生学习西方绘画的构图技巧,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墨和色的运用方式,推动学生在国画布局中实现章法结构的多样变化,这样才能符合作品的设计构思要求,从而使小学生的国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变,具有情感表现价值。
        3..积极的开展网络国画教学
        为了引导小学生掌握国画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国画兴趣,促进学生在国画学习中掌握调墨、调色、运笔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宣纸上作画,提高学生表现景物能力,还要优化国画教学的方式,注重在互联网背景下指导学生进行国画创作。首先,引导学生开展网络端的国画作品赏析活动,从而弥补课上学习资源的不足。其次,通过视频方式简单的介绍国画的发展史,梳理学生绘画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对国画与现代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三,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的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加深学习内容理解。
        结论:国画教学内容的传统与现代融合,还要把握国画的发展脉络,激发小学生的国画品鉴意识,推动小学生自主分析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国画教学创新力,提高小学生国画艺术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跃庆,传统国画的艺术精神及其当代的社会意义[J],美育学刊,2015(01).
        [2] 张卫民,浅议传统国画的继承与创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