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真无邪”加点料 ---加点料,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刘芳
[导读] 我,执教8年却从未教过一年级,初接手一年级却变成了一场“遭遇”。
        刘  芳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653100
        我,执教8年却从未教过一年级,初接手一年级却变成了一场“遭遇”。
        上课铃声响了,课堂上一双双灵动的眼睛看着我,我充满激情地已经准备好要讲点什么。忽然,一个孩子离开座位,径自跑到我面前说要丢垃圾;接着一个孩子紧跟着上来,捂着肚子说肚子痛,赶紧处理好这两起突发事件的我满意的拿出笑容准备好发言。
        环顾课堂,孩子们就没有要听我发言的意思,兴奋的自己认识着新朋友。用一个响亮的声音让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我,这时候人群中举起了一只小手,我暗自高兴地心想:还是会举手发言的。孩子站起来说:“老师现在几点了?我们什么时候下课?我肚子好饿!”。天呐!这好像才上课吧!就这样,课堂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结束了。
        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在初入小学的课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都一股脑的在忙着表达自己所有的情绪:兴奋、高兴、害怕、厌恶、惊奇……,这挺好的。但是,这样的表达不适可而止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难道后续上课都要这样吗?不!就让我来给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加点养料吧!
        一、循循善诱,知规识矩
        初入小学,孩子们的纪律意识比较淡薄,还不知道该遵守什么纪律,更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纪律。不知就要教他们知,从游览校园开始,让他们认识校园里的路、景、教室等等,潜移默化的教孩子们爱护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在校园里玩耍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灌输安全意识。
        初识校园后给予纪律规定,从《中小学生守则》开始。规则的讲解相对枯燥,结合动画的方式就能吸引学生注意。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班级数学课堂常规:
        (一)正确识别上课、下课铃声,要求下课后先去上厕所、丢垃圾、喝水,无特殊情况这些事上课不能做。
        (二)上课铃声响后,立即回到自己座位调整好坐姿,安静坐好等待老师开始上课。
        (三)课前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常规必备:1支铅笔、1块橡皮檫、1把直尺、1本草稿本,根据课堂内容可在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学具等,准备好后整齐地摆放到不容易掉又方便随手拿到的地方;其它需要准备的则收好。
        (四)上课不随意走动,不随意打断老师说话,有问题的要举手发言,发言的时候从座位上站起来,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发言结束可自己坐回座位;举手发言学会举左手,如遇生病不舒服这样的紧急情况时可握拳举手。
        (五)课堂上,端正坐姿、学会聆听,耳朵能紧紧抓住老师的声音,脑筋随之思考;认真聆听老师说话、聆听同学发言,不多话、不插话、不打断,有想法的听完后再举手发言。
        (六)上课时认真听讲,不玩弄铅笔等学习用品、不受其他人影响、安静专注的做好自己;合作与交流时,按要求进行活动,正确使用学具等物品,不随意玩弄学具,积极思考、放声说话,与同学热烈讨论。
        (七)下课铃声响后要等待老师说下课了才允许休息,下课后不能跑离教室太远,以便听到上课铃声能迅速走回教室,也不能在教室追逐打闹。
        (八)爱护自己及他人的学习用品,书籍的封面要写上个人信息或贴上姓名标签,每本书均要包上大小适宜、无图案的透明书壳,必要的物品也要有个人信息。


        二、巧抓巧管,促进养成
        在开始阶段很多孩子自制力不强,而且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不能很好的遵守规定。在课堂上就需要一些调控,帮助孩子慢慢培养形成好习惯。
        (一)把课堂调控语言口令化
        老师说前一句口令,孩子们接后一句口令,说的同时就按自己说的做,比如:“123”“坐端正!”、“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 看黑板!”、“请你跟我这样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等等。
        (二)适时奖励,紧抓孩子注意力
        1.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表扬,表扬一定要实实在在。对孩子竖起大拇指、鼓掌,或者可以说“小红在安静的准备学习用品,表扬她!”、“小明写的字真漂亮,老师看着很舒服!”等等。
        2.积分卡奖励,积分卡奖励时要挑孩子们都看到的、知道的,具有榜样作用的进行奖励,积分卡积攒后继续用于兑换表扬信或者小纪念品,对孩子自己来说也更具有证明性。
        3.小组比赛奖红旗,在奖励个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在准备物品的时候、调控纪律的时候均可以借助小组比赛,每天奖励做的好的小组小红旗,一周之内累积奖励。
        (三)培养小助手,处处显管理
        数学学科的小助手主要有数学科代表和数学小组长,选择性格活泼开朗、责任心强的孩子当小助手和小组长。选好后,老师要教会他们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怎么做。比如:
        1.认识到班级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当发现问题、现象时要进行阻止纠正,并及时报告老师。
        2.知道每天早上要准时查收作业,每天下午及时发放作业。
        3.课堂上要提醒同学保持良好的纪律,随时指出并及时纠正身边同学学习中的不良现象。
        4.下课时要提醒同学们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
        5.发现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及时给以帮助。
        三、家长助力,久久为功
        有老师曾打趣说,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不配合,就会出现5+2=0的现象,老师在学校用心教育、主抓孩子的学习习惯,但到了家里父母不闻不问,甚至于“拖后腿”,这就会导致老师的一片心付诸东流。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松懈现象,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课前准备、课堂要求、作业要求等等,老师教给孩子们的,对孩子们的要求、规矩都应该让家长们了解,让家长们在家里也继续着学校里同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们外来的强制便能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遇见了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让我有了一个与孩子们共成长的机会,在保护好孩子们这份童真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循循善诱、对班级进行巧抓巧管、寻求家长的助力,有了这三份养料相信孩子们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助力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起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