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江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花坪中学 564206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强调了以学生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与对策
引言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此时,多数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完备的思考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与确立,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国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案例容量相对较少,且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数量相对较为匮乏,从而不利于教师有效实现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案例往往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合理保障。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要想改变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角色。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教学的目标也在不断深化,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要在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最终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的需要,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个体在成长中的思想道德发展要求,特别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飞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才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参与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其他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故事案例、图片及音频来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具体化的情境学习,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导入一张有趣的图片或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机抽取学生朗读故事内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资源,组织学生以角色演绎的方式来再现真实场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课堂抢答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内容来回答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减少作业量的奖励,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三)合理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帮助学生认清教学工作重点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工作效果的合理保障,教师应在活动设计阶段积极做好教学目标的合理明确,以便确保活动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合理开展调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解放,从而有效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合理实现学生德育能力的有效提升与优化。实践表明,通过该方法的有效开展与应用,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相关德育知识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与价值,进而自觉依据相关内容对自身行为进行合理地规范与限制。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对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合理掌握,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利用多媒体教案的形式对于活动的核心内容进行说明与演示,以便进一步实现活动目标的凸显,从而避免学生出现学习重点不明与关注内容偏移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要结合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推进实践性教学,在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明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写算,2018(31):143.
[2]葛道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39.
[3]杨浩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