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会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中学 云南马关 663703
摘要:伴随这改革开放的脚步 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社会人才的需要更加立体化与全面化。因此,我们国家的教育方法也不断改进优化,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并且,还能更好的深化学生的深度与厚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问题,方法
1、道德与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关系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最低的底线。我们从出生到长大,身边的人总会说,希望你长大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但他们往往会忽视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也许是因为自身认知的问题,从孩子出生到长大大部分家长会认为法治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太大,也并不会太重视学校对法治教育的情况。导致孩子法治观念薄弱,青少年犯罪的风险增强。但随着我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改革,广大教师们也更加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我相信未来我们国家的花朵将会变得更全面,希望可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德、才、勤,劳、法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道德与互动教学的意义
2.1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德是一国之基础,法是一国之辅助。唯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国耀兴邦。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一个社会,一个人亦是如此。实现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的碰撞,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期盼性,从而也可以提高老师对知识的储备量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使一个课堂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与富有生机。
2.2互动教学的现状
首先,上面我有所简单的涉及。第一,家长和学校本身对法治教育的不重视与忽视,认为其无可厚非,不重要,所以对其道德和法治互动教学有所缺乏。第二,在大部分初中老师上有的缺乏专业的法治教育,无法很好的将道德和法治教育相结合。况且我们现有的初中体系下,老师只需讲好他们相关的课程就行,有时并不需要穿插法治教育。第三,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他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成山的家庭作业也无法让他们有时间去进行相关的法治教育和学习。从而并不能很好的会应老师在道德和法治的互动教育。第四,教师传授方式的枯燥乏味,并不能将道德与法治很好的融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促进互动教育的进行
第一,我们应加大力度宣传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互动教学的实践性,把他们同大自然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熟练的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无限创造力,让家长看的到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学校进行互动教育的监督意识,从而可以促进学校积极开展这一项教学方式
第二,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教育方针,在必要阶段可以强制学校安排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过去的井喷式教学已经不适应了社会人才的发展,况且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育模式的实施,对于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想法有所帮助。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财政的支持力度,让学校在进行这项教育时不会感到因财政不足而无法进行的无力感。从而促进互动教学遍地开花。
第三,我们应该提高教师的法律知识,提高老师的法治素养和对法治的理解,使其更好的让道德与法治相融合,从而促进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与传播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德与法制互动教学的兴趣与理解。
第四,老师应该改变以前教学心态,毕竟互动教学其实是一种新型模式,其建立在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之上,师生之间讨论问题应该坦承直帅,不应该在意太多不纯洁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进程顺畅自然。而且也可以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重新制定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辩论的方式,因为互动模式有时候就是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开发新的论题,让学生可以产生辩论的意向,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况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有很多文字而且并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思维,其独有的学科特殊性也更加吻合互动交学模式的开展,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与眼界。
总而言之,旧式的满脑灌式教学已经不适合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画面式教学、互动教学、交流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而且我们本文只是集中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模式,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当代研究教育方法有这极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各位教育工作者应改积极的转变以前的紧抓式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善以往陈旧的封闭式教学,从而改变以往学习思维与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内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它的认知。老师们在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模式上也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活”率。我想在未来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格外引人,我们的青少年更是德智等全面发展。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240.
[2]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2017,(04):136.
【3】臧柳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2017,(1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