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贤
聊城第三中学北校 252000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学方式愈发多元化,学生的培养趋势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逐渐转化为综合应用能力。语言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是保障综合能力得以顺利施展的基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完美体现,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和技巧教学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加以培养。基于此,本文围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展开讨论,以期为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学习的主要作用除了应试外,更多的是能够运用其进行交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必须要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语言作为文化的有力载体,承载了不可胜数的文化内容,学习这些文化知识对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十分关键。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重知识轻文化,没有建立起英语与英语文化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饱满度。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西方的风俗不够了解,在某些内容的学习时缺乏理解深度,特别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明显存在一些歧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英语文化的学习和培养,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理论轻文化,缺乏英语文化的导入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常规的英语教学普遍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上,即基础的词汇、句式和语法知识学习,没有导入英语文化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完全成为为了考试而学习,内容过于单调。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交际环境下,却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也就是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而当前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具备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将已具备的理论知识作为框架,注入文化的力量,实现“刚柔并济”的理想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会说、敢说、能说。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缺乏英语文化的导入,还远远不能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二)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实践环境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交际”是核心。也就是说,英语教学要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顺畅交流,使英语变得“地道”。部分教师的教学虽然注入了文化内容,但却没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应用环境,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意识比较落后,将文化内容只停留于表面,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方面没有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客观条件,例如,英语教师没有海外留学、研学经历,文化培养过于格式化,缺乏深度。部分学校没有外教团队,学生缺少地道的英语文化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缺乏文化敏感度,对正宗的西方文化探究感知度不够。
(三)学生未认识到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从英语学习初始阶段就没有系统接受过文化导入,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甚少,不能认识到文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课业繁忙的高中阶段,自然不会挤出时间学习英语文化,同时也缺少对文化主动探究的意识。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要了解西方文化、尊重西方文化,而学生连基础的文化学习意义都没有掌握,谈何顺利运用英语知识实现跨文化交流。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没有为英语文化导入做到铺垫,高中时期的注入可能会存在“出师不利”的现象,也就是学生接受能力差,从零开始要面对庞大的学习内容,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
新课标教育大纲中对英语文化的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学生在英语学习初始阶段就要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做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中外文化对比学习的能力,尊重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上升到新阶段后,教师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感知能力和敏感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的英语学情做初步了解,分阶段、分层次制定教学计划,使英语文化在循序渐进中被学生接受。例如,在高一阶段“My new teachers”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对英语中的称呼方式文化内容进行教学。在英语环境中,学生们对教师的称呼并不是直接叫“老师”,而是直接称呼MrXX或者MRsXX,这一点是中外文化的差异之一。如果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对外国教师直接称呼teacher这个词,会形成尴尬的局面,也不是地道的表达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距离表示方法、重量表示方法,都是高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形成一个粗略的了解。在高二阶段的学习,学生要学习相关的英语中常用的手势、体态和表情,教会学生地道的基础问候用语。例如,在英语文化中,很少会有人使用“How do you do?”而较多的日常问候语为“How are you doing? ”这句问候语并不是真的问对方在做什么,回答时可使用“I’m doing great.”“pretty good.”“Not too bad.”等等。进入高三阶段的学习后,学生要能够理解英语中常见的俗语,学习英语交际中的典故,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新闻媒介等做了解。
例如,英语中的常用俗语“You are lucky dog. ”并不能按照单词意思翻译为“你是一只幸运狗狗”,它的意思是“你是一个幸运儿。”这样表达是因为在英美文化中,狗被视为可爱、幸运的象征,被赋予了积极、正面的内涵,所以英语文化中有许多褒义的表达都出现了“dog”这个词。
(二)挖掘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扩宽学生文化视野
英语文化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学习中,教师要根据英语多元、开放性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挖掘适合文化渗透的途径,使学生的文化学习具有现代性,能够与时俱进。许多英语新闻媒介、娱乐新闻中都包含了适合文化学习的内容,而高中生作为年轻一代,自然会对这种时尚、新生事物感兴趣,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基础,从中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学生感兴趣的娱乐新闻为例,对其中涉及到的单词从文化层面进行剖析。例如,国外娱乐明星结婚后,新闻媒介常会出现“Honeymoon”这个词,就算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单词,学生也能很容易通过词面意思翻译出“蜜月”,但“Honeymoon”这个词背后的故事却并不是十分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词的讲解,让学生培养起英语文化的探索精神。“Honeymoon”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honey”指新婚的甜蜜,但“moon”一词并不是直接翻译为“月亮”,它暗示人们在婚姻中的生活就像月亮的盈亏,意味着婚姻不只有甜蜜,还要一起面对生活的坎坷。通过这种多元途径的文化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更加饱满,还能引导学生通过单词去挖掘它背后的寓意,养成主动探究英语文化的习惯。
(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英语文化的学习如果只停留在纸面和话语的传递,缺乏直观性,无法让学生快速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起到帮助。例如,美国的高中课堂学习和国内相比有很大区别,教师可以剪辑原声电影、美剧等片段,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并感受美国高中生的真实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让学生接受不同于自身的文化差异,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须要具备的意识。
(四)注意总结归纳,形成文化学习的闭环系统
总结归纳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英语这种第二语言的学习,学生要将学习的文化知识进行总结,再定期进行回顾,这样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同样的词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拼写方式上会存在差异,教师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此进行解析,学生再将常见存在拼写差异的单词进行总结。这样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不同英语国家的对象时,可以顺利理解他们表达的意思。例如,一些阅读中常见的单词会因作者的国籍差异存在拼写上区别,“包裹”的美式拼写为“baggage”而英式拼写为“luggage”,“楼梯”的美式拼写为“stairway”英式拼写为“staircase”,这样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一定要注意总结和回顾,以确保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五)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保障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塔,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教学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走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英语的学科特点,即多元性、开放性和国际性。英语文化是十分多样与开放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渗透文化内涵,不能将范围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学习。高中的英语阅读中,存在许多与美国政治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此向学生传递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制约体系。例如,美国的参议院、众议院和国会之间的制约关系,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立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对英美文化加深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文化学习与学生学情之间的联系,让英语文化培养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建立完善的链接体系。学校方面也要注重对英语教师的培训,通过各类讲座强化教师对英语文化的重视,还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的教学竞赛活动,让教师在参赛过程中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及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在查漏补缺中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语言学习,它以语言知识学习为核心,围绕此进行多元文化的拓展,搭建起语言与文化之间桥梁,从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英语文化注入的重要性,构建起跨文化学习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求同存异中使英语“活”起来,完成有生命的英语应用。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完全符合当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学习走向国际化,更加契合未来对人才的需求趋势。
参考文献:
[1] 周军, 罗丹.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0):121-122.
[2] 袁永忠.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中学生英语, 2019, 000(040):P.57-57.
[3] 蒋志涛.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7(10).
[4] 郭玉洁.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分析[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9):149.
[5] 王琴.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中学生英语, 2017(4).
[6] 邢浩杰.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 读与写旬刊, 2016, 13(009):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