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
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标中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其中的心理健康目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当前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微课在近些年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够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了目前教师需要探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下面,笔者就从疫情的背景下浅议微课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引言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发展的状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自己年龄、身份相符,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呈现出的一种正能量、积极发展的态势。基于目前社会发展迅速、所需高素质人才数量增多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增强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使初中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当前,很多初中学校还未增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为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必须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学生能准确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压力,提高自我疏导效果。另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自信才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强,能帮助学生塑造更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基于此,初中学校需要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并且所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的特点。以此,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心理疏导方法,更加勇敢面对困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评判一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调整初中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结构,凸显专业化,实现以思想政治教师为主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辅的结构模式;二是提升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其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心理实践方面的培训,以自身的高素养、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征服学生。
3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教学
①引导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把团队协作精神引入课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方面可以对遇到的心理问题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在课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另外,在全校开展心理咨询会等活动来宣传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②授课模式多样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课堂上一味采用传统的PPT授课,则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在课件的准备上多下功夫,要尽量少的用文字描述,多增加彩色照片以及视频来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设置一些问答、游戏环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引入智能教学。引入由微信、QQ以及智能课堂在线平台,将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从而把课堂前,课堂中与课堂外的各个环节都联系在一起,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④拓展咨询中心。
学院虽然有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位置,因而遇到心理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针对这个问题,咨询中心应该主动走出去举办活动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咨询中心的作用,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能帮助初中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努力克服困难,全力为之奋斗。初中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帮助初中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并处理好个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能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不自卑、不气馁,又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骄傲、不自大,始终保持冷静的思维、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情感,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使初中生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和学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验到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5信息技术辅助,丰富教育内涵
首先,依据网络技术之便,积极扩展心理教育资源,进而在开阔学生精神及文化视野的同时,推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积极开展诸如心灵电影鉴赏、网络心理测试或咨询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以立体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相关知识的内涵精髓。再次,将校园网站、博客网站、移动网络等作为教育依托,打造信息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由于网络平台有着较强的隐匿性特点,这使得学生的自我隐私得到有效保障。他们可在遇到心理或学习问题时,以匿名提问或单独沟通的形式来获取教师的建议,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同时也能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更能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实情,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结语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在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察觉问题并找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出一条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正确发展的途径,共同构建出一个新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学校、学生、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家长紧密配合才能做得更好。在新时期,广大初中教育者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之处,不断革新和探索教育路径,促使学生的心理及综合素养得到充分良好地培养,进而为其在未来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曾建兴.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
[2]曾建兴.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2017(20).
[3]宋春艳,郝春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培育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7(33).
[4]严丽文.新时代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4).
[5]陈萍,贾中华,张朋.“互联网+”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