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黄艳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黄艳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推进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单纯的重视,仍然在影响着部分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阻碍教学改革的推进,影响学生的综合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小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必要途径,教师需要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人文魅力,从综合角度对学生进行提升。

黄艳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盘龙镇高云小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推进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单纯的重视,仍然在影响着部分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阻碍教学改革的推进,影响学生的综合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小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必要途径,教师需要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人文魅力,从综合角度对学生进行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分析并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7-01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组成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学生素质。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是学习语文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技能,需要通过提升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等方面能力来进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需要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和特殊情境来进行提升,需要徐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顺畅程度和准确程度。思维发展能力是指学生主动思考、联想、构思的能力,这一能力需要学生在阅读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动脑思考,来加深对语言、文字力量的感知。文化感受能力是指学生的文化审美情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感知,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学生的语言基础
        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识字量,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所有的生字词学习都是放在课文阅读当中来进行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十分重要且有必要,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尽快扩大小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不需要要求小学生一定要会写,至少要能够在阅读材料中看得懂、辨得明,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丰富学生语言基础的工作,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难以实现,教师需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学生推荐适当的材料,帮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识字量和语言基础,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非单纯的知识输入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阅读方式来实现小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文字内容,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箭双雕的学习形式。好的朗读不仅要有流畅的文字吐露,还需要有丰富且恰当的情感表达,要求朗读者在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展开朗读,朗读的成果能够打动听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一方面可以检验小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内涵理解和认识,检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小学生深入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并非机械的、不过脑子的读,而是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引导学生阅读,或一边埋伏笔一边吸引学生阅读,小学生对于枯燥单一的事物兴趣不高,但对新奇、奇特、新鲜的事物往往有较高的兴趣和关注度,在探究问题结果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蝙蝠和雷达》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小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提出“蝙蝠和雷达有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吸引小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和总结“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四)提升文化感受
        汉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内涵,深入其中往往会被其魅力所捕获,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接触文学作品的阶段,教师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感受文化魅力的责任。教材选取的课文有古有今,各有特色,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墨梅》为例,生活中常见的梅花多是白色、红色,什么梅花是“墨”色的呢?这首诗是借书法家王羲之洗砚池边梅花都带上墨色的故事,来阐述勤奋带来的收获。当教师引导学生从“墨梅”到“洗砚池水”再到“洗笔砚的人”逐层递进,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短短诗句之间蕴含的深厚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文字知识,积累文字材料、人生经验,开拓眼见和见识。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意识,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学习是一个刻意重复、有目的开展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策略的进行学生的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斌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20,(28):224.
[2]杨永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深阅读习惯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