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入境,品味真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袁利敏
[导读]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久,素质教育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使国人的自豪感日益升高,语文学科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却并不适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学科基础也应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新兴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开拓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自

袁利敏  辽宁省大连博思中学  164500
【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久,素质教育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使国人的自豪感日益升高,语文学科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却并不适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学科基础也应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新兴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开拓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72-01

        引言
        初中学生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倾向独立,从以往的稚嫩中进行蜕变,变得具有自觉和个性化,喜爱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但表达的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偏激。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物件、游戏等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融情入境,不仅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也实现了新课改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情景教学灵活性、适用性较差,许多教师只是照拿照搬,没有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情境,取得的教学效果有限。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作用,并根据语文阅读的特点创设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情境方式,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
        一、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以往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枯燥无趣,学生们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而语文教师设置既定的情境,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印象,被老师幽默的语言,新颖的视频,新奇的情景所吸引,产生探索的欲望,在了解这一情景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久而久之,形成学习兴趣[2]。在语文阅读的练习中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情境教学能够为课堂营造特殊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在分配学生朗读角色的时候将自己变为其中一角,和学生一起完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在和教师的合作中会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阅读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不断的向教师展现的层次靠拢,在和谐额师生关系与逐渐提升的阅读水平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发散自身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校课堂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成熟,小学初中教师要科学合理、高校的使用高科技改善教学方法,通过高科技的便利性进行情境创造[1]。


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之于学生的榜样作用,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将情境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样的知识点,利用情境讲解后,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的明白语文知识点所代表的的含义,极大的缩短了老师进行讲授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
        新课改要求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与自身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小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在了领读上,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阅读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或者将阅读任务交由学生课下自行完成,而这种方式给学生造成阅读不重要的错觉,使得学生敷衍了事,有的甚至读都不读。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阅读的成效,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升,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不断上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的情境教学法
        (一)将故事融入情境
        故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关联性、情感性,初中生正处于探究更广泛的世界知识阶段,这种故事性的情境设置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时下社会事件,结合教学目标创设针对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课外图书的阅读兴趣[2]。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初中生容易产生抵抗心理,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诗文的创作背景、作者事迹转换为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增强记忆。
        (二)将辩论融入情境
        辩论最能体现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过程中人们会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思维能力也都处于峰值,将辩论的形式融入在情境教学中,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班级内举办辩论活动,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补充自己的论据,并根据阅读的原则结合辩论的特点设置辩论的形式,读和写是分不开的两种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文章写作的技巧,才能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含义,而辩论恰恰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三)将表演激融入情境
        初中生善于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而表演这种形式恰恰符合初中生的表现心理,也有利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展示自己,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融入学生集体,参与到整个班级的课堂语文学习中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寻找文字表达能力强、含有表演成分的文章用于学生的课堂表演,该过程能够让学生亲自处在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掌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情境教学法的要求设置创新型的情境,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雪慧.以情融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真情[J].软件:电子版,2019,000(006):150.
[2]何兰静.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索[J].求知导刊,2019,000(048):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