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学法指导与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柳丽芳
[导读] 数学由于本身的特性,抽象、概括、逻辑性强,又枯燥乏味,因而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左右着我们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柳丽芳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数学由于本身的特性,抽象、概括、逻辑性强,又枯燥乏味,因而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左右着我们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06-01

        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赋予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实践等路径不断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数学新课标和我的教学经验,浅析一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培养。
        一、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学习习惯
        准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灵活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纵观学生的学习习惯,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一类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课上基本听懂、课下会做、考试过关,课前课后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一类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多次催讨不交、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纵观这三种学生的学习习惯,显然他们学习成绩也就不同了。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及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之大。那么,你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强调并积极落实,课前预习,课上使学生养成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勤动笔练,勤动脑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思考后再问等习惯。
        二、解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探索的思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2y-ycos x=sin x,2y=sin x+ycos x,从而得出=
        •sin x+
        •cos x=sin(x+φ),(φ=arctan y),于是得出
        ≤1,y2≤,最后得到-≤y≤。这种方法是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进行求解的。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题目,然后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求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为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每个组都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哪个小组的解题办法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几何斜率、辐角正切值等方面来进行求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中,进而寻求更多的解题办法,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
        三、利用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数学概念,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中对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来进行讲授的一种方式。这种讲解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其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的变换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并能够根据其内在的规律来探寻数学的本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对比,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创新空间,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奠定基础。
        四、加强数学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题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教学中,应该重视多种题型的训练。自编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问题,学生按组设计和交流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互动解题,通过多种途径找到解题的答案,开阔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最后通过各组将答案与解题思路的公开与讲解,促进所有学生对于不同解题思路的理解。教师再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对学生思维进行升华,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同时,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平时的题海战术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解题能力,但是一旦遇到难题或者变型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靳峰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才智,2014(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